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有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2)头...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我有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2)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若选择作文题(2),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

 

我有我的精彩 又是一个阴雨天,我最讨厌的就是雨天了。人的心仿佛跟淅淅沥沥的雨达成了共鸣。 人群中,我撑着一把彩色的伞逆流穿过。人们仿佛都露出了本性,你挤我,我也挤你。脸上是冰冷的,没有一丝笑容。要知道,在这种天气,没有特殊原因我是不会出来的。如果不是妈妈急着让我去送伞,我也许就在家躲避这讨厌的雨了。 “哗”脚也不知踩到了第几个水潭了,我也懒得去甩干,直接迈开大步继续向前走。在突破了多道“防锁线”后,我终于到了一条人并不多的路。可罕见的是,这条平日清清冷冷的小路却围了一群人。人挤得严严实实的,什么也看不到。 在多次试图跳起来看个究竟失败后,我不禁低头沉思:谁说浓缩就是精华?于是,我换了一套政策:见缝插针。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挤进了那包围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地上坐着个大约60岁的老奶奶,似乎是地滑摔倒了,却坐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了。 怎么没人去扶她呢?我不禁纳闷了。听见旁边的人小声地说:“这肯定是碰瓷,我才不会上这种当呢!”说完,还鄙夷地朝老奶奶看了一眼。这似乎在人群中引起了共鸣,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位小学生想要上去扶这位老奶奶,但还没有走几步,就被他妈妈一把拽了回来,并说:“别去扶她,到时候说不清楚他就赖上我们了。”那小学生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转身跟着他妈妈走了。 地上的老奶奶听了这些,挣扎这要爬起来,但却只是徒劳。我看着她,老奶奶的脸慢慢和我奶奶的脸重合在一起。如果摔在这里的人是我奶奶,而周围也是一群看热闹的人呢?不行,我走向老奶奶,在一片诧异声中搀起了老奶奶,周围的人议论纷纷:“这小姑娘傻啊,自讨苦吃。” 我自有我的精彩,那些冷漠的人又怎么会懂呢?那老奶奶感激的看了我一眼,说:“谢谢啊。”我报以一笑。还好老奶奶的家并不远,送她回家后,我一人又急忙赶往妈妈的单位。 在路上,我想,如果那老奶奶真是碰瓷呢?那我也不怕。现在社会的人过于冷漠,往往由于某些个例而全盘否定。冷漠的人不会明白我的精彩,但我想用我的精彩告诉人们乐于助人也是一种精彩。 在雨中,我雀跃前行,向世界宣告我的精彩。 【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理解题目“我有我的精彩”,“精彩”是出色、绝妙的意思,也可以是超出一般、耳目一新的意思。我们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会有精彩的浪花涌起。这篇作文的题眼是“精彩”,在写作时就要写出自己的“精彩”。例如,你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读书、唱歌、游戏、旅游、亲人、朋友、学校、乡村等而精彩。写作本文选材的范围是很广的。 只要是在你生活中觉得美妙的、 超乎一般的、新奇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写。 (2)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从本题目可以得出本篇作文的方向是:因为懂得共享,可以收获很多。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只要围绕题目来写,哪种思路都可以。“共享”是一种动作行为的体验,所以文中应该有一段相应的细节描写与之呼应。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几个写作素材,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作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就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

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

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

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查看答案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选贤________

(2)故人不独其亲_______

(3)男有分,女有_______

(4)是故谋闭而不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盗窃乱贼不作  潭西南

B. 天下公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C. 故人不独亲亲  远而无所至极邪

D. 货恶其弃地也  至亚夫,可得而犯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6.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2.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

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2)(同学在参与)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也在行动)

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泰微课”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