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词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小题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____、湍上急流、_______的金城美景。

2.(小题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 “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他借用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C. 新乐府运动是指唐代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包括《卖炭翁》)和元稹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D. 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施耐庵。

 

查看答案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漠漠昏黑(接近)

B. 翩翩两来是谁(骑马)

C. 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 系向牛头充炭(”,指价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