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你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的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时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告诉记者,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⑤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⑦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匾额生存发展的生态已经改变,其传承也必然面临困境。直接受到打击的,莫过于匾额的生产了。

⑧“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行业凋敝,以制造匾额为生的匠人师傅也随之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他认为在古建筑的修缮、复建中还是需要匾额的,仿古的建筑、旅游区也需要匾额,由此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匾额市场。他坦言,机器制匾、3D打印,都对匾额技艺的生存造成了冲击,但是真正懂匾额的人,还是喜欢手工匾额。“手工匾额一定会生存下去,现在仍然有一批年轻的制匾师傅。”王支援对此充满信心。

⑨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正如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所说:“匾额的缺失,使它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不复存在。由此,传统文化失去了一个可以依托的重要载体。”因此,匾额文化的传承刻不容缓。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0日)

1.文章第①段提到了“天道酬勤”“同仁堂”“太和殿”等匾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说匾额是“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

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

5.请你根据匾额的相关文化和知识,为自己的书房拟写匾文(4~6字),并简单说明理由。

 

1.①用这种开头方式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匾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从读者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使要说明的对象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①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②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匾额比作建筑的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匾额对于建筑的巨大作用:匾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筑的灵魂,让建筑充满灵气。 4.“几乎”表范围,表示十分接近全部,如果删掉,就变成了普通人家都不再悬挂匾额,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相近即可) 5.【示例】孝廉方正。理由:一个人要有精深的学问和优秀的品格,才能立于人世间。(答案不唯一) 【解析】 1.此题考查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 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头提到“天道酬勤”“同仁堂”“太和殿”,是为了用具体的例子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匾额,同时使说明对象变得易于理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从“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分条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相当于建筑的眼睛”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匾额对于建筑的意义重大,地位突出。 4.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几乎”在这里是表示范围的,强调了普通人家不再悬挂匾额的现象普遍,但不是绝对没有悬挂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作答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并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的积累。拟写匾额时可以从修身养性、刻苦勤奋、树立目标等方面作答,解释理由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校团委准备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材料,准备张贴在宣传栏里,但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提示帮他修改。

【A】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国庆等。【B】这些传统节日,或凝聚了团圆和美的美好希冀,或寄托了贵和尚中的和谐追求,或传播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或弘扬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操。传统节日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似乎越来越没“味儿”了……

①【A】处句子存在问题,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有的同学说,传统节日已经过时。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两大问题。

(2)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静mì_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

(3)“玲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玲珑”选择正确的义项______

A.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