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校团委准备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

校团委准备开展以“走进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搜集了一些材料,准备张贴在宣传栏里,但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提示帮他修改。

【A】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众多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国庆等。【B】这些传统节日,或凝聚了团圆和美的美好希冀,或寄托了贵和尚中的和谐追求,或传播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或弘扬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操。传统节日珍存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民族认同。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似乎越来越没“味儿”了……

①【A】处句子存在问题,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有的同学说,传统节日已经过时。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2)①、国庆 ②传播 传递 (3)【示例】传统节日永远不会过时。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它能传承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属拟写宣传语。解答此题,一般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善用修辞。也可巧妙化用经典语句,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注意语气委婉,注意适用场所。此题可以运用对偶的修辞,写出“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即可。(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句中“国庆”不是传统节日,应该删去。B句中“传播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搭配不当,应该把“传播”改为“传递”。(3)本题考查针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此题可以从传统节日对于传承文明,提高民族荣誉感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两大问题。

(2)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儿子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写的,写信的目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谧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静mì_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

(3)“玲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的词“玲珑”选择正确的义项______

A.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1)班要开展一次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2)如果你是该班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开场白,要求文明、得体,富有启发性。

(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置三个栏目。

 

查看答案

壶口走笔

汽车刚转过一个山坳,便听到一种声音在轰鸣,嗡嗡隆隆的,如同大风劲吹,沉雷飞驰……我知道,那是壶口瀑布的回声。

其实,那个山坳离壶口还有两公里。

山崖一侧有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汽车紧傍着灰褐色的岩石停下,那位置和壶口瀑布平行。悬崖石阶二百多米处便是壶口瀑布,应当看得很真切的,但我的眼睛却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河滩是黄的,河床是黄的,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它们组成一幅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浑然天成,那般神奇,那般独具魅力。没有人能想到,黄河曲曲弯弯流淌几千里之后,能在山西和陕西两省间的峡谷中,把原本宽阔的河面猛然收缩,使松散的力猝然凝聚,经年累月,一条巨沟形成了,滚滚而来的黄水倒悬倾注,于是便有了惊涛骇浪,有了如雷的吼声……

在人们的意象中,大地是有魂灵的。魂灵在哪里?魂灵是什么?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这灵光饱含着血脉;血脉中激荡着清冽的水和浑黄的水。多少年来,灵光在闪烁,黄土地上有欢歌,也有悲歌;而这一切,作为黄土地的魂灵,最终奏出的都是动人的曲子。

那天本来是有太阳的。汽车在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黄土坡上行驶时,阳光把满坡的绿照得层次分明。然而壶口瀑布那一方的太阳却黯然失色,像一个很大的蛋黄悬在高空。有趣的是,浑黄的浪涛溅起的水花却白得耀眼,白得晶莹,从巨沟中飞起,又如同白色的珠子撒向空中。于是奇迹出现了:在河对岸浑黄的天宇下,一条彩虹隐约可见。

我注视着彩虹,再听那如雷的涛声,猛地想起那首雄壮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像我这般年龄的人,对那首歌是相当熟悉的。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尽管他们不可能从壶口瀑布显出雄威的那一方域踏上征程,但他们的心境和气度却完全可以同翻卷咆哮的壶口瀑布相比照。黄土地的魂灵,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铁血男儿的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在黄河吼声的伴奏下,一股脑儿凝聚,又一股脑儿迸裂……正是在那血与火的交织中,他们杀出一个新天地,使黄土的魂灵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庄严和神圣!

壶口瀑布的气势动天地,泣鬼神,那可是对倒下的将士的祈祷与祝福、呼唤与抚慰?如果他们真的魂兮来归,此时此刻,他们一定会同大地的魂灵相拥相吻,那是怎样一种境界啊!

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踏着河床坚硬的石和松软的沙,回到西岸灰褐色的山石旁,蓦然回首,那幅浑黄的画又呈现在我眼前,太阳仍在照着,隐约中又见彩虹,颜色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竟是那么协调,那么美!留下的几张照片,背景是黄的,黄天,黄地,黄水,还有黄皮肤的我。我很自豪,也很骄傲!

1.2.作者说:“此时,我真切地感到黄土地恩赐的灵光。”“灵光”在这里指什么?文中又多次提到“黄土地的魂灵”,从全文看,“黄土地的魂灵”又指的是什么?

3.4.“当年我们的抗日将士们出征,以黄河为背景,是一种象征。”结合黄河的特点与本文的主旨,从两个层面来说说“象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6.最后一段作者说“我带着一腔情感上的满足离开壶口瀑布”,作者为何会“满足”?

7.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通篇紧扣一个“黄”字,并且反复渲染黄色的河滩、河床、山和水,目的是在歌颂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和如雷吼声的惊人力量。

B. 这篇散文以听壶口瀑布的吼声、看壶口瀑布的浪涛和想黄土地的魂灵为顺序组织材料,并且落笔在黄土地的魂灵上面。

C. 这篇散文是从黄河之所以在壶口形成瀑布这个角度切入,然后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过渡到主题的。

D. 这篇散文借黄河在壶口猝然凝聚的壮观景象,歌颂了以意志与魂魄、勇气与智慧、坚强与剽悍、信心与力量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