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①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欲活之/无路

B. 举朝/仓皇失措

C.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 说/田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

(1)案____  (2)恐_____(3)谢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1.D 2.案卷担忧、担心道歉(古今异义字) 3.(1)听到一处,文襄公突然点头开心地说:“幸亏有这点能够使他活下来。 4.为了救活一个囚犯,而让官吏读大量的案卷给他听;文襄公的建议巧妙合理地处理了通州粮仓的粮食;文襄公关心民生与百姓一起闲聊并且清楚农事。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1)微君之躬,_________?(《诗经·邶风》) 

(2)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跌宕  夜渔  静穆  惊心动魄

B. 凫水  烧灼  蓦然  意味深长

C. 忌惮  怅惘  磅礴  人情事故

D. 撺掇  燎原  锵然  大彻大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