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解析】 1.试题分析:“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从词语特点上看是运用叠词目的是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试题分析:“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填空。

(1)微君之躬,_________?(《诗经·邶风》) 

(2)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跌宕  夜渔  静穆  惊心动魄

B. 凫水  烧灼  蓦然  意味深长

C. 忌惮  怅惘  磅礴  人情事故

D. 撺掇  燎原  锵然  大彻大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xǐng)    子(méi)

杂(rǒng)    (mó)

B. 绊(jī)    (bàn)

暗(huì)    然(jiá)

C. (kuānɡ)    (qiǎo)

然(càn)    姚(piào)

D. 火(lìn)    旋(wò)

奋(kàng)    (xì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