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一定有许多温暖的记忆。可能是父母的呵护,可能是师长的关爱,可能是朋友的支持,也可能是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让我们带着感动成长。

请你以“流过我心田的暖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流过我心田的暖流 秋天渐渐离去,冬天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以前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总是给人一片凄凉寂静,万物都没有了生机,让人难免伤感,一阵又一阵地寒冷,但是在这个冬天,我却感受到了什么事冬天的暖流。 我家楼上住着一位在一中读高三的姐姐,今天就要考大学了,她日夜勤奋苦读,他们的晚自习很晚才下课,当人们都早已进入梦乡了,她却仍然在埋头读书,钻研难题,还在复习准备着明天的测验。 记得周六的一天,那天天气奇冷无比,路面上只要有水的地方都结了一层冰,我在床上独自享受着电视的乐趣,忽听“咣”的关门声,接着就听到有人喊:“奶奶好!”是楼上姐姐,好奇的我,跑到门边,楼下奶奶的声音传来:“又上学去。”“嗯。”听着她们谈话的内容,好像是姐姐谢谢奶奶的热奶。 第二天,遇见姐姐,听姐姐说起,前天晚上,她上完晚自习回来,楼下的奶奶帮她开的楼宇门,走到奶奶家门前时,奶奶端着一杯热奶给姐姐,她还说,奶奶是专门等她回来的,楼宇里是感应灯,奶奶担心灯坏了姐姐看不清楼梯,又担心这么冷的天,姐姐冻坏了,所以就特地为她热着奶,提前将灯激开等着姐姐,奶奶只是我们的邻居,她也有孙子,孙子已经去外地上大学了,她把曾经给孙子的关爱无私的给了这个即将高考的邻居姐姐。 从此以后,几乎冬天的每个晚上都能听到奶奶家熟悉的开门声以及说话声,为的就是等这个姐姐回来,这几乎成为了我们楼宇一成不变的夜间交响曲。 在这寒冷的冬天,这声音成为了冬天里的一股暖流,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多关心他人,我想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流过我心田的暖流”。这个文题一看就能领悟它除了本义以外还有比喻义。本义就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也可以理解为比喻义“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我们不去写暖流的本义(自然界的暖湿气流),而应去写它的比喻义: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帮助和鼓励、父母的关爱,以及社会上的感人的好现象,这样立意才高远。选材。可以写老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父母无微不致的关爱如暖流般温暖了我、感动了我;也可以写我所见到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美好的社会现象感动了我,如暖流般温暖了我。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或者表现新时代、新气象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

梁 衡

①一般来说,好风景给人的是陶醉,是沉思。但我一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这里的风景让我激动得直想狂呼高歌。

②班加罗尔的风景,全在街上的花和树。我们平时说花,不外乎桌上瓶里的插花,窗前盆里的鲜花,还有花圃里精心侍弄的花,田野里烂漫绚丽的花。可这里却是轰然一树的花,满街满城的花,而且是一色火红的花。一出机场,迎面就是几株叫不上名的大树,满树不是绿叶,全是火红的花朵。车子进了城就在花树搭成的胡同里钻行。后来我才辨清,这红花树主要有两种,一是我国南方也有的木棉树,花很大,且常年四季地开;一种是火把树,类似国内的绒线树,有叶,很细碎,花却是特别硕大,红肥绿瘦,反显不出树叶。怎么可以想象,街上合抱粗的巨木擎天而立,不是绿叶扶疏,而是红花万朵,A在明媚的阳光下如火苗狂舞,直拥到五六层楼的窗前;又如红绸飘落,直垂到路边,扫着车顶和行人的头。向来赏花,人为主,花为次,花是人手中的玩物,眼中的小景。请供一枝在案头,玉色闲情相共品。而现在,反次为主,这花上下半空,前后一街,将人结结实实地裹在其中。席卷天地八方来,红花热血共沸腾。B好像一个酒徒,平时能有一两杯好酒已庆幸不已,现在一下被推到酒海里游泳,醉了,醉了,醉得不知东南西北。

③成树的红花之外,还有一种藤类的明丽亚花常爬在墙头,紫色的花朵如小儿的拳头,枝叶茂密,曲虬纷挂,往往几十米、上百米地盖过墙头,密密匝匝,叠翠压锦。论其色彩,珠光宝气,明媚照人,其势态却如蓬蒿弃野,生灭由之。每见此景我不觉生一种惋惜之感,这样的花朵要是在国内就是案头一枝也足可斗室生辉,要是公园里能有一株也会叫游人流连驻足的。而在这里却随意委弃,开得这样浪漫,可见好花之多,多到抛金撒银的地步。

④红花之外便是绿树,树个个大得惊人。苦楝树一伸臂就护住半块蓝天,棕榈树矗立着就是一根旗杆,大榕树的根接地通天,要是照一个特写镜头,你准以为是一片小树林子。总之,一棵树就是一个停车场,就是一个绿色的庭院。一行树就是一条蜿蜒的堤坝,就是一座逶迤的山脉。树浓荫蔽日,层绿无边。人在树下,如在一座神秘的教堂里一样。对中国大地上的绿色我本就十分留意,天山风雪中松柏的凝绿,华北平原上春风杨柳的新绿,江南池塘中荷叶的碧绿,但是,无论我头脑中的哪种绿都无法形容眼前这异国巨木的绿。这是在北纬12度的骄阳下被烘烤着的泛着光闪闪亮晶晶的油绿。举目之中所觉的已不是颜色,而是一种释放着的能量了。

⑤这许多从未谋面的树中有一种阿育王树最引我注意。阿育王(前273—前232)本是第一个统一了印度的国王,其历史地位相当于我国的秦始皇。他为记功而立的阿育王柱,柱头四面雕着4只雄狮,一直保存至今,印度的国徽就是以它作图案的。现在这种树取了他的名,也真够匹配的。我一踏上印度的土地就被这种树的神威所感召。在维多利亚博物馆的大院里有两行阿育王树,树干挺立如柱,树冠庞然如山,树叶密不透风,一团神秘的墨绿透出古老、深沉、庄严。树旁是碧波荡漾的水池,再远处是藏有历史见证的博物馆大厅。我仰头看这擎着蓝天的神树,仿佛阿育王在半空中正注视着他的臣民。草木之物能长出人情神威来也真是天地之灵了。我在班加罗尔街头见到的阿育王树却别是一种风度,树冠一离地面,就被修成一座铁塔,昂首直立,而枝条却披拂而下,长长的叶片闪着亮亮的新绿,像一个威武的壮士披着新制的铠甲。原来这是一种倒栽的阿育王树,类似中国的倒栽柳,不过没有那种婀娜,倒有一种英武之气。这树也是有灵性的吗?如古人所说牡丹富贵,菊花隐逸,那么,这阿育王树便够得上雄浑博大了。

⑥在印度的日子里,无时不在与红花绿树相伴,出门车在树下钻行,进宾馆先献你一个花环,访问完再捧上一束鲜花。一天,我深夜归来,桌上插着一束红玫瑰,茶几上放着水果篮和一洗手小钵,钵中可人的清水上飘着三片殷红的花瓣。灯下,对着这三瓣主人的心香,我独坐沉思,竟不愿上床了。我本无心,这红花绿叶却枝枝叶叶拂不去,直追客人到梦中。我想红花绿树是专为来装扮我们这个世界的。造物者之所以选了这两种颜色,是因为它代表着生命。你看所有的动物、植物,哪个能离了血红素和叶绿素呢?难怪红花绿树这样叫人激动。它是热辣辣的生命将自己奔腾不息的力,借了红绿两色来显示给我们的呵。生命不息,花树就永远伴随着我们。

⑦我明白了,当我们爱红花绿树时,其实是在爱自己的生命。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比较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简要分析其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3.文章第④段从哪两方面描写了班加罗尔的树?其各有何特点?

4.文章热情讴歌了生命之美,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美在哪里。

 

查看答案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1.《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很多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书信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现在,小弟弟,我愿意引你走上正路,因为我知道你是有出息的。那些苟且偷生的家伙我实在看不惯。现在整个世界都着了火。奴隶们造反了,他们要把旧社会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宝贝蛋儿;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顽强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就钻缝儿的胆小鬼。

选段中的“我”是谁?“你”是谁?你从这段话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牙下的百草原

李俏红

①夜,静而远,仿佛创世之初。

②仲夏,月初,这儿是地球上一块小小的璞玉。这儿是中国的浙江,浙江的安吉,安吉的中南百草原。

③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晚风在湖面上吹起阵阵微波,树上鸣蝉的叫声嘹亮又尖锐,一声起来一声跟着,然后越来越多,涨成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鸣叫声淹没了。抬头,只看见黑乎乎的树枝,看不见一只鸣蝉,但是那些声音却从千万张叶片里争先恐后地挤出来,生生地把我们的耳朵给灌满了。

④蝉声停下来时,我们便听见了蛙鸣。“呱呱,呱呱呱”,在水边,在山坡,有独唱,有合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在各个角落里交头接耳,在寂静的夜里这声音传得很远。它们会不会嘲笑我们听不懂它们的语言?我们走过时,它们会突然噤声,然后好奇地蹲在草丛里对我们张望。

⑤湖面是淡蓝色的,往中心去,湖水就变成了深绿色,在傍晚光线的照耀下,近处又呈现出鲜绿色,可能跟岸边青葱草木的反光有关。望湖不大,水质清澈透明,但不知道有多深。远处有鱼,时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哗”的一声游过来。我看见一只昆虫滑过水面带来长长的一道闪光,小鱼游走时,水面微启波痕,大鱼游过时就会有一片明显的涟漪,然后有两条斜分的细线在水面上慢慢滑行。渐渐地鱼潜落水底不见了,一切重新安静下来。站在湖岸的高处,我可以看见任何一个地方跃起的鱼。

⑥先前下了点小雨。湖畔被雨水清洗过的草木、秋千、石桌椅都显得特别干净和清爽,薄薄的雨雾还在草地上蒸腾。走过树下时,一阵风吹来,雨珠就噼噼啪啪地往身上掉。湖边都是些杂树,湖岸也没有规则,南边比北边更陡峭,湖上的倒影却美不胜收,这里的美在于自然,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生长的方向。远处,树叶在瑟瑟作响,好像有松鼠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

⑦沿着小路静静地走,夜色渐浓……没有人来打扰你,四周安静得让你觉得这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上灯了,草地上的小花渐次模糊,夜渐凉。我想找一块大石头,坐上去看星星。可天很黑,又是月初,星星稀稀拉拉的,只有几颗,一牙带着毛边的弯月却已经在天边笑了很久。多可爱啊,像漂浮在天河的小舟,那舟上垂钓的小男孩呢?会不会因为天河里鱼儿太少,跑到百草原来玩耍了?

⑧夜深人静,尘世的喧闹渐渐淡去,夜色如裳笼罩着我。偌大的世界仿佛只让我一人拥有,风极轻柔地从田野拂过,极轻柔地撩起了耳边的发丝,我轻轻一笑:心,到此已无半点尘。

⑨百草原,一个如此亲切的名字。让我想到童年,想到鲁迅笔下的那个百草园,那个充满童心和趣味的小园。“原”和“园”,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地方。那么今夜住在这里的我,是不是也回归了童年?

⑩今夜,我在百草原。不关心过往,不关心未来,我只关心此刻——一弯月牙下的百草原。

1.文章以“月牙下的百草原”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⑧段结尾为什么说“心,到此已无半点尘”?

4.下列各项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文过程中,作者先后描写了五种主要景物,即鸣蝉、蛙鸣、湖、湖畔、月牙。

B. 调动感官描写景物是写景技法之一。选文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来描写景物。

C. 文章在描写景物时使用了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由“百草原”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进而想到回归童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D. 通过文章结尾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抛却尘世的牵绊,沉浸其中,享受这种空灵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月牙下百草原的极度喜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登山里     许:________________

(2)然已上登        业:________________

(3)不及返          顾:________________

(4)岩幔亭峰后崖也  即: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