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远去的风琴声 刘心武 ①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插班进了公立的隆福...

远去的风琴声

刘心武

①1950年冬,我随父母从四川迁来北京,插班进了公立的隆福寺小学。母亲带我去报到那天,刚进校门,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风琴的声音,母亲颔首微笑,她认为风琴伴着童声齐唱的地方,才是正经的小学校。

②那时候学生还不称教课的为老师,而是称先生。有天放学我就随口说起:“‘小嘴先生’教我们唱《二月里来》啦!”我觉得那首歌很好听:“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只盼着今年收成好,多打些五谷交公粮……”我在城市里长大,想象不出“种田忙”是什么景象,更不懂什么是“交公粮”,正想跟妈妈问个明白,妈妈却先批评我:“不许给先生取外号!”我就辩【解析】
“又不是我给取的!同学们背地里都这么叫她,她嘴巴就是特别小嘛!”妈妈说:“我记得她姓因,你就该当面背地都叫她因先生!”我就笑了:“咦吔!妈妈,你也咬不准人家那个姓啊!她姓英,不姓因!”我们四川人,分不清韵母in和ing,一般都只发in的音,另外,也分不清声母l和n,一般只发l的音。母亲虽然早年曾在北京生活过,但毕竟母语是四川话,我们全家到北京以后在家里也是讲四川话,这就使得我们的普通话虽然都讲得不错,但一遇到有这两个韵母和声母的字眼,还是难免露怯。

③“小嘴先生”,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嘴,是名副其实的樱桃小口,有趣的是她偏会唱歌,唱的时候小嘴张得圆圆的,声音非常嘹亮。她总是踏着踏板按着风琴教我们唱歌,不时扭过头来望望我们,这时我就特别注意到,她那张小嘴真的很厉害,发出的声音往往会压倒全班同学的合唱。

④她有时候会让某个学生站起来独唱,不一定是把整首歌唱全,多半会让你唱几个音节,通过纠正你的唱法,来教会大家把歌唱好。上到六年级的时候,有次她就点我的名,让我唱《快乐的节日》。那首歌第一句是“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站起来,闭紧嘴,就是不唱。“小嘴先生”就问:“你为什么不唱啊?”我说:“要唱我就唱《我们的田野》。”“小嘴先生”更惊讶:“那又为什么呢?”有个同学就故意学舌:“小了在前面带路!”他就知道我发不好“鸟”的音。“小嘴先生”明白了,微笑地看着我,对我说:“不要慌。不要怕。要敢张口。要敢咬字。对了,老早我就教过你,叫我英先生,不要叫我因先生,跟着我说:(她吐字用力而且很慢)因为、英雄、印刷、影子……这次,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

⑤我心理抗拒,咬嘴唇,“小嘴先生”却一点不生我的气,对我说:“好的,刘心武同学,欢迎你唱《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那首歌的歌词:“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直到后面才有一句里出现“雄鹰”,绝少in、ing和l、n的困扰,我就唱得格外舒畅,唱到第三句后,“小嘴老师”就去按风琴伴奏,后来又示意同学们合唱,唱完了,她对大家说:“今天刘心武唱得真好,我们都为他鼓掌吧!”《我们的田野》成为那时段我最喜欢的歌曲。

⑥1984年,那时我已经成为一个作家,应邀到联邦德国(西德)访问,我带去了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如意》的录影带,我所参加的那个活动允许我另带一部中国电影放映给大家看,我毫不犹豫地从电影局借出了谢飞导演的《我们的田野》,那是部表现中国“知青”命运的电影,以我们童年时代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贯穿始终。我所带去的两部电影录影带投影放映时,观众不多,但映后反响都不俗。就在放映《我们的田野》过程中,我忽然忆起忘记很久的“小嘴先生”,耳边响起她循循善诱的声音——“跟着我说:因为、英雄、印刷、影子……再跟我说:小鸟、了解、列宁、树林……”在异国他乡,那幻听勾起我浓酽的乡愁。

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学校象征之一,仍是风琴伴奏下童声齐唱的音韵。1985年我回四川,在一个翠竹掩映的山村留宿了一夜,跟一位什么都教的山村教师同室而眠。那一夜我睡不踏实,是因为不适应,他却为什么也辗转反侧、失眠许久呢?原来,第二天,会有一架风琴运到学校来,而他,兴奋之余,却又惶恐,因为他一直都是吹口琴教学生唱歌,并不会按风琴,他曾来回走一百多里去县城,在新华书店里,买到一本教授风琴演奏法的书,书已经几乎被他翻烂,但毕竟还要在实物上实践,才能真地演奏成功啊!

⑧那天午前,山下一阵“嘿呦嘿呦”的号子声,只见那老师和队里的几位壮汉,正把用麻袋片裹妥的一架风琴,顺着弯成几折的石梯坎,往上面小学校抬来,那矮黑精壮的老师,满头满身全被汗水打湿,但是一双眼睛里,抑制不住快乐的光芒。第二天下午我离开的时候,教室里传来老师按着风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节奏不那么准确,每一句师生耐心地唱过重来,当我走出很远,还能听见他们那质朴的歌声。

⑨现在小学校的音乐教室里,钢琴已经取代风琴多年了。岁月会流逝,生命会衰老,立式风琴会式微,远去的风琴声难以复制,但那以真善美熏陶人心灵的师德,却是永恒的光亮。

1.文章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第②段中交代四川人的发音特点,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在作者眼里,“小嘴先生”的师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5.有人认为插叙在“我”四川一小学的事情与文章关系不大,应当删去。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1.风琴声 2.为下文“小嘴先生”让我唱歌,帮我纠正作铺垫。 3.方法:外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效果: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小嘴先生”外表美丽、声音动听,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4.示例:①平易近人,富有爱心;②教育学生循循善诱;③不歧视学生的缺点,平等待人。 5.不赞同。(1)文章插叙山村教师担心不会按风琴而失眠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与作者赞美师德的主旨相吻合,所以不应删去。(2)“我”走出很远还能听到他们那质朴的歌声,更加勾起“我”心灵深处“小嘴先生”给我伴奏时的回忆,这远去的风琴声是“我”生命中永恒的光亮,插叙这一事例既点明了文章的线索,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所以不可删去。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的线索。首先要注意文章标题“远去的风琴声”,标题往往跟线索有关系。然后要仔细阅读全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一个什么人或什么精神什么物件来组织材料的。本文的事件即围绕着“风琴声”来展开。所以线索是“风琴声”。 2.试题分析: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交代四川人的发音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小嘴先生”让我唱歌,帮我纠正作铺垫。 3.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这段话运用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嘴先生”嘴巴的小巧,相貌的美丽,声音的嘹亮和教孩子们唱歌时耐心的样子,表现了我对“小嘴先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情。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可结合选文中“我站起来,闭紧嘴,就是不唱……欢迎你唱《我们的田野》!”等描写,可看出他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3.文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应怎样理解“放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示例:意——心上支撑着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林——两棵树手挽手,站成绿色的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汉语运用】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委婉、幽默地给食堂师傅提出来,请他改正。

今日菜品

素菜2元;炒白菜、城罗卜……

晕菜4元;青椒肉丝、木耳肉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语弘扬】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内容。

“人民网”2016年10月11日电 记者11日从湖南师范大学获悉,以“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将于10月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届时,将有来自81个国家96个海外预赛区的400多名师生来华参加决赛。比赛将考验选手们的汉语水平、中华文化知道、口语表达能力、才艺及学习能力,通过综合评分产生多个个人奖项和团体奖项,优胜者将获得由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提供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奖励。同时,比赛期间选手们还将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_____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_____

(3)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有关小说《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