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____________       ②既出,得船:____________  ③醒能述文者: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1.② 2.邀请他的、自己的(代渔人)用 3.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4.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5.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甲: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单个字的理解能力,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回答。“屋舍俨然”指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意思。所以“俨”的意思是“整齐”,故选②。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要”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垂髫”“怡然自乐”“扶”“志”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此题作答时要抓住菊花、南山和鸟儿这几个意象,突出环境的幽静。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原文,理解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并分析。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可以体现作者追求的是优美恬静、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给自足、悠闲快乐的境界。建设和谐社会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公共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其林  穷:_________        (2)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

(3)处处之  志:_________        (4)欣然往   规: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武陵人捕鱼业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 问所从来,具答       有良田美池桑竹

C. 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 便扶路               寻所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属:_____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