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点词意思。

①不亦__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__________  ④不__________

⑤人不其忧__________        ⑥知者不如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如斯夫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内容理解。

①孔子主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对照改正自己的缺点。《论语》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明这一观点。

②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的交友原则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用自己语言概括)

③“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但前者强调“_______,后者强调“_________。(用两个字概括)

 

1.通“悦”,愉快生气,发怒真诚,诚实越过,超过能忍受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喜欢,爱好流逝 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②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那就有陷入疑惑的危险。③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④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⑤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3.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视交友为乐事③时习知新 【解析】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故”意思是“旧的、原来的”,“罔”意思是“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查看答案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 “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 “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写作时要避免犯语句不通顺的毛病。

B. 老朋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C. 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

D.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2.修改下面病句,每句修改一处。

①“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②全市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查看答案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无法______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_______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_______它的容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 增加 扩大 控制    B. 扩大 控制 增加    C. 控制 增加 扩大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②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     一下。

③“反营养物质”,说的是食物中的一些物质,如果摄入多了,会       营养吸收,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A. 结余 捉摸 妨碍    B. 节余 捉摸 妨碍    C. 节余 琢磨 妨害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下面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_____

(2)《我的早年生活》作者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他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_____

 

(3)《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_____

 

(4)《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_____

(5)《次北固山下》作者是唐代王湾,本首诗是五言绝句,写景抒情诗。_____

(6)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