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香椿 赵学儒 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⑵刚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香椿

赵学儒

⑴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⑵刚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么轻轻一焯,只需放些盐和香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儿,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当的美味。在我的老家太行山区,到处都长满了香椿树。每年春天,等到香椿树上的芽长到寸把长时,乡亲们便把嫩芽掐下来,当作下饭的菜肴。

⑶十几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刚到北京,住的这个小院,有几棵三四人高、碗口粗的香椿树。虽然市场上也卖香椿,但那些香椿芽掰下许久,已经蔫了,没有刚掰下的水灵。遥想在老家吃香椿芽的情景和美味,我不由得来到香椿树下,想伸手掰几片叶芽儿。

⑷“不可!”老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阻止。

⑸原来,这几棵香椿树都是“名花有主”的。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这与太行山区那种纯朴的风俗不同,在那里,香椿树的主人会主动邀请大家分享,有人甚至把掰好的芽子热情地送到别人家去……

⑹老陈拒绝了我,我便把不悦的目光送给他。

⑺老陈是小院的门卫,看起来六十多岁的样子。不过显然不是,因为六十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他个子不高,头皮裸露,仅剩几缕软软的、发黄的头发;有时戴着一副老花镜。每次早起,一定会看到他,不是挥舞扫帚、就是推着垃圾车,打扫小院,清理洗手间。晚归的人,只要轻敲他的门窗,他就会马上披件大衣或挂条短裤出来开门。

⑻香椿树的芽被“主人”蚕食得很快。很快,几棵香椿树像被剃光了头,紫红色的枝干上,露出断裂的白痕,像一只只含泪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注视着人们。但是,到了秋后,香椿树的叶子还是顽强地长全了。不过却明显没有杨树叶、柳树叶那样健壮,大小不一,厚薄不齐,只要一经雨霜,便纷纷凋零。冬天的夜晚,狂风呼啸,香椿树独自伫立在皑皑的白雪中。令人惊奇的是寒冬一过,每到春天,那光光的香椿树上又吐出了嫩芽。

⑼这些年,我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老陈的事。他在香港回归那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做了我们小院的门卫。因为小院就他一个门卫,无人顶替,他离家后就再没回过一次家。起初,他的老伴和小外孙还住在这里,之后小外孙回老家上学,老伴又得了糖尿病,也回了老家。剩下他自己,一年又一年,为小院、为单位,默默地、尽职尽责地做着每一件事。

⑽了解多了,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同情……每逢过年过节,我都要给老陈买些酒送去,好让他打发孤独的时光。起初,我买了一捆啤酒,后来他跟我说,价钱一样,啤酒不禁喝,还是买两瓶白酒实惠。

⑾有一次,他突然给了我一把第一茬香椿芽。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⑿初春的香椿芽,翠绿水灵、鲜嫩喷香!

⒀临走时,他嗫嚅地请我帮他写个老年证申请。我说,办老年证要六十二岁以上,你还不到六十吧,不符合规定。他这才拿出身份证……我惊住了,连手上的香椿芽都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

⒁原来老陈都已经六十七岁了!

⒂他帮我捡起香椿芽。我真的不敢想象,在我品尝这美味时,是在享受大自然的赐予,还是在咀嚼老陈人生的酸甜苦辣。

⒃一年又一年,香椿树秃了再繁,香椿叶落了又生。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那屡遭蹂躏的香椿树,永远保持了不屈的形象,永远在积蓄执着的力量,永远都有一股春风吹又生的活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我特别喜欢吃香椿芽”?

2.下面句中的“主人”,一个加了引号,一个没加,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原因。

①其实,这树是谁栽的早就说不清了,但“主人”不让人掰,就只能不掰了。

②而且一再强调,这是他多次请求香椿树的主人,才得来的。

3.“我”对门卫老陈的感情随着“我”与他的接触不断深入。请简要概括“我”对老陈感情变化的四个不同的阶段。

4.文题“永远的香椿树”改为“永远的香椿芽”好不好,为什么?其中“永远”二字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1.通过“香椿芽”引出香椿树,进而引出下文的故事主人公门卫老陈。 2.①产生误解,以为主人就是老陈,表示强调,所以用引号;(2分)②点明香椿树另外有主人,暗示香椿树的主人不是老陈,说明以前我对老陈有误解。所以无需引号。 3.①初识老陈,有些不悦;②了解老陈,产生同情;③知道年龄,感到吃惊;④感悟老陈,表达赞美。 4.不好。因为“香椿芽”与老陈外在的形象和老陈的那种不屈与执着的精神不符(3分)。“永远”二字中表达作者对老陈的喜爱(1分)和老陈像香椿树一样的精神的高度赞美(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根据下文的内容来判断。本文作者着重要表现的是小区门卫老陈,而我认识老陈却是从摘香椿开始,由此可见,开篇写“我特别爱吃香椿芽”,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故事主人公门卫老陈。 2.本题考查引号作用的分析。引号的作用一般有: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等。结合文意来看,第①句运用引号,是我以为主人就是老陈,表示强调;第②句点明香椿树主人不是老陈,“主人”指的就是它的本义,所以无需引号。 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按故事的发展,找出文中对“我”的情感描写,即可得出答案。文章开始写刚认识老陈时,他阻止我摘香椿,“我便把不悦的目光送给他”;后来我了解了老陈,“了解多了,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同情”;临走时,他托我办老年证,我知道了他的年龄,“我惊住了,连手上的香椿芽都不由自主地掉到了地上”;最后一段赞美香椿,实则赞美老陈,感悟老陈的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______         (2)月色入______

(3)红装而蹇者_____       (4)晴雪所洗_____     (5)恶能无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美猴王,姓章

贾飞黄

猴年,谁是中国“第一猴”?孙悟空。姓孙,猢狲的“孙”。

孙悟空,出自《西游记》,按通常的说法,作者是吴承恩,所以孙悟空又应该姓吴。但吴承恩的小说里孙悟空什么样?“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好像和我们脑海中的美猴王又不一样。

大家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从何而来?依我看,大家印象中的孙悟空恐怕不姓吴,而是姓章。靠着章姓人家的再创造,才演绎拼贴出今日千千万万中国人眼中面目清晰、活灵活现的——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章家之中,眼下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章金莱。也许你更熟悉他的艺名:六小龄童。

这四个字一出,恐怕在中国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民大圣”也不是一代人就能造就的。在“六小龄童”章金莱堪称出神入化的表演背后,是章氏家族作为“猴王世家”几代人的心血。

我国不少戏曲剧种中,都有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猴戏”桥段,章金莱的老家——绍兴的“绍剧”,也不例外。章金莱的曾祖父章廷椿、祖父章益生,都以猴戏闻名;而到了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那里,更是因为在猴戏上造诣极深,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从小痴迷戏曲,得家学真传,六岁从艺,因此得了个“六龄童”的艺名。章宗义还有一个擅演老生的哥哥叫章宗信,七岁从艺,艺名“七龄童”。有兄弟如此,家学渊源可见一斑。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演孙悟空,七龄童饰演猪八戒,一对兄弟分饰“大师兄”“二师兄”,一时传为趣事美谈。

六龄童章宗义一共有11个孩子,章宗义的后代当中,今天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最小的儿子章金莱,但当初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却是他的二儿子章金星。章金星天分极高,三岁开始就随浙江绍剧团演出。章金星七岁时,浙江绍剧团在上海为周恩来总理和到访的外国宾客演出《大闹天宫》,章金星出演罗猴。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演员,还特别抱了抱小猴子章金星,叮嘱“六龄童”章宗义“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由此,章金星便得了“小六龄童”的艺名,而周总理抱着小六龄童的照片也成了绍兴人记忆中一个经典的瞬间。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小六龄童章金星因罹患白血病而早夭,年仅16岁。而他的小兄弟章金莱则接过了南派猴王的传承,为有别于哥哥,取艺名“六小龄童”。虽然有着父亲的亲传以及家学的渊源,但“猴四代”六小龄童的成长依然浸透了他个人努力的汗水。章金莱本人是个高度近视,眼光缺乏灵动和神采,这是演猴戏的大忌,为此他经常盯着日出时的太阳或者快速运动的乒乓球看,“强行矫正”自己的眼神,这才有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永远灵目圆睁的生动表演,而最终造就了被许多观众奉为“不二经典”“无法超越”的美猴王形象。

而六龄童章宗义,虽然培养了六小龄童这样优秀的接班人,却依然未曾放弃自己的艺术人生,2012年,年近九旬的章宗义接受媒体采访,依旧时不时忍不住耍上一段猴戏,并留下了那段著名的感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登台演出。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但我知道我能演。”两年后,章老驾鹤西去,但他对艺术的追求、章家四代猴王对艺术的追求,依然在那句“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的自我告白中,在六小龄童依然活跃的身姿中,活灵活现,熠熠生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六小龄童”艺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六小龄童”是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的儿子章金莱的艺名。

B. “六小龄童”的艺名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在看了《大闹天宫》后亲自取的。

C. “六小龄童”艺名与他的父亲“六龄童”和哥哥“小六龄童”有关联。

D. “六小龄童”属于“猴四代”,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美猴王的主演。

2.下列对章氏家族“猴王世家”的信息,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章氏家族祖籍绍兴,从曾祖父章廷椿开始,世世代代以演猴戏闻名。

B. “六小龄童”的伯伯章宗信,艺名“七龄童”,曾经演过猪八戒。

C. “六小龄童”章金莱在章氏家族中虽然名气最大,但年龄最小。

D. 章氏家族中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是章金莱的哥哥章金星。

3.下列对“美猴王,姓章”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章家几代人演绎的美猴王在国人眼中面目更加清晰,更加活灵活现。

B. 章氏家族在吴承恩描述的美猴王基础上,花大量心血进行了再创造。

C. 章氏家族是“南派猴王”的代表,家学有渊源,代代有传承,成就卓著。

D. 章氏家族演绎美猴王的人最多,时间最长,年龄最大,名声最响亮,无法超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B. “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C.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 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