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

B. “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C.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 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有误,后一个叹号应该在引号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立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在今年底将开通机场线,弥补城市缺憾,意义重大。

B. 数据显示,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8亿现金。

C. 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D. 猴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中国人一直视猴为吉祥物,中国猴文化不仅古老,并且丰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将来________什么学科,_______,什么专业,他都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娴熟地_____自己的母语——汉字,那是_______的。毕竟,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啊!

A. 攻读 钻研 深谙 毫无疑问

B. 攻读 钻研 掌握 不可思议

C. 钻研 攻读 深谙 毫无疑问

D. 钻研 攻读 掌握 不可思议

 

查看答案

下列各题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

A. (yì)    熟(xián)  爱(fǔ)  炙人口(kuài)

B. 祷(qǐ)    后(yì)    揶(yē) 手穷经(hào)

C. (dú)    帝(zhòu)  然(hè) 海市楼(shèn)

D. 清(chéng) 藏(zhù)   机(qì) 红姹紫(chà)

 

查看答案

“人是可以被打败的,但却不可以被打倒的。只要心怀期冀,永不放弃,三寸的小鱼也可以长到一尺,只要不放弃希望,不断探索,狼就可以顽强的生存;只要怀揣着梦想,资源平平的学生,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

这是海明威说的一段话,请你仔细阅读,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2)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①母亲来信了。

②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③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④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⑤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⑥A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⑦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⑧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⑨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⑩“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⑪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⑫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⑬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⑭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B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文卡是个有些自私、怠惰、爱面子,又不知感恩的人,不顾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需要。

B. 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 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D. 造成文卡对母亲来信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深层原因是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理解和关爱。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⑥段A句中的“扔”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第14B句。

3.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5.当“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的时候,文卡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续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