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17,也许你收获了真诚的友谊,你很珍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17,也许你收获了真诚的友谊,你很珍惜;

2017,也许你读懂了背后的亲情,你很感恩;

2017,也许你找到了追逐的梦想,你很执著;

2017,也许你见证了逝去的生命,你很伤悲;

2017,也许你感受了他人的温暖,你很幸福……

要求:

(1)以“2017,我很          ”为题,写一篇文章。

(2)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写作。

(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2017,我很珍惜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已驶入2017年。新的一年我要学会珍惜。 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 我更珍惜时间,因为它宝贵。当时钟一分一秒滴答我的青春年华时,当眼看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时,我便深深地感受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无奈,也体会到朱自清所体会到的: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光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呵,它无声地来,又匆匆地远走,懂得珍惜,人生便是一种永恒。 我更珍惜亲情,因为它是阳光下的真爱。看看父母期盼的双眼,听听他们暖暖的叮咛,想想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你才会更加珍惜这份亲情,才会珍惜这份“谁言寸草心”的情怀。谁不知父母是棵大树,为小树遮风蔽雨,阻挡烈日,当小树逐渐长大,大树便会拨开一片天空,欣喜地看着小树茁壮成长。这是一片无私的奉献,是蓝天的情怀。珍惜它,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 珍惜友谊,因为它难得。相遇难,相知更难。芸芸众生,与朋友有缘,才能携手在一片晴空下,我们游戏,我们玩耍,我们谈古论今,我们开怀大笑。珍惜所拥有的,因为也许明天,朋友将各奔东西,正如蒲公英总要飞到不同的地方去,星星总要分散在天幕上,朋友也有分离的一天。但是珍惜所拥有的,就是珍惜了一份美好的回忆。当哪一天再次翻开这本回忆录时,美好的时光再现,这时我知道我珍惜了过去,然后才会懂得珍惜现在。 常常感动,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不断被珍惜,被呵护,即使心灵的土壤上长不出参天大树,但我们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2017,我很 ”。想一想,这一年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或看到听到什么事情,然后选择这些事情的一件或几件来写,要表达一种情感或一个主题。总之在2017年,我们人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情、经历、感悟、经验、教训等。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只有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只有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有生活,有东西可写。横线上可填“快乐”“幸运”“幸福”“优秀”“自豪”“任性”“傻”“满足”“自信”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颁发给了美国民谣诗人、艺术家和作家鲍勃·迪伦,现在距离公布获奖结果已经过去将近一周的时间,而瑞典皇家学院证实他们至今仍然没有联系到鲍勃·迪伦,不少人担心鲍勃·迪伦是以这种方式拒绝出席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晚宴。75岁的鲍勃·迪伦将会是史上第一位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也是托妮·莫里森后第一位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获得这个奖项意味着他将与T.S.艾略特、加西亚·马尔克斯、索尔·贝娄等人并肩。

请你以鲍勃·迪伦歌迷的身份,用“亲爱的鲍勃·迪伦”开头,给他写一段话,谈谈你对鲍勃·迪伦“拒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行为的看法。要求:①表述清晰、得体。②字数150字左右。③不必署名,不写日期。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

 

 

 

 

 

 

 

 

 

 

 

 

 

 

 

 

 

 

 

 

 

 

 

 

 

 

 

 

 

 

 

 

 

 

 

 

 

 

 

 

 

 

 

 

 

 

 

 

 

 

 

 

 

 

 

 

 

 

 

 

 

 

 

 

 

 

 

 

 

 

 

 

 

 

 

 

 

 

 

 

 

 

 

 

 

 

 

 

 

 

 

 

 

 

 

 

 

 

 

 

 

 

 

 

 

 

 

 

 

 

 

 

 

 

 

 

 

 

 

 

 

查看答案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__________,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概括准确、描写生动)

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查看答案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①。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②,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③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 司马迁《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任:放任,担当。②第:府第,宅第。③省:体恤。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嬗 少 字 子 侯 上 爱 之 幸 其 壮 而 将 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已而细柳军_________                (2)由此上益重爱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侧面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甲文天子的“此真将军矣”表现了周亚夫将军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乙文的“上益重爱之”表现了骠骑将军霍去病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 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 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 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2.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查看答案

《白杨礼赞》

茅盾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之处有哪两点?(可用原文词语回答)

2.作者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其作用是什么?

3.品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者以楠木衬托白杨树,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