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留以_______  ⑵乃湿之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 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为、做成全、都 2.C 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留以为梁”: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所以“为”是“作为、做成”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答案为C项。注意此题中的“木一”“病”等词语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长跪而之曰________②寡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 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4)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

C. 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 此刻,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内容多记谋士(策士)的活动,写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 rán guàn tōng___________。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kāi juàn yǒu yì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