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长跪而之曰________②寡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1.道歉明白 2.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那么就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3.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谢”:道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伏”“缟素”“是”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精神的归纳能力。唐雎凛然不惧,不畏强暴。唐雎针锋相对,用“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又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表现了唐雎的不惧威胁,不卑不亢,敢于牺牲的精神。 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 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4)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学校八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

C. 学习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D. 此刻,我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C. 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内容多记谋士(策士)的活动,写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huò rán guàn tōng___________。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kāi juàn yǒu yì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曾经,我们固执地以为只有琅琅的读书声、急促的铃声和一本本教科书的地方才叫做课堂,现在我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课堂,从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人生的道理……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规范;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