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刘良军的《留住心中的那团火焰》,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交流中,一位年轻人道出心...

阅读刘良军的《留住心中的那团火焰》,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交流中,一位年轻人道出心中困惑:刚迈出校门不久,有理想也不缺激情,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胸中的那团火焰,时常会遭遇斜风冷雨。难道只能一步步向现实低头,眼看着内心的冲动一点点被消解?

②困惑的背后,是如何处理自我与环境关系的深刻命题。不论主观上是否情愿,人们难免受到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人群、环境多元多样,有些外在因素未必都能转化为正能量。因此,当社会分工日益细密,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想要呵护初心、彰显个性,殊为不易。其实,一个人选择与周围环境“和解”并不难,重要的是怎样留存一份定力,始终保持内心的热度。

③不甘平庸、追求卓越,需要砥砺“再坚持一下”的意志。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众所周知。试想,倘若他当初连续被拒两次就打道回府,可能就没有后来诸葛亮匡扶蜀汉的历史传奇。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始终不渝、持之以恒,为心中的一团火不断添柴,才能蓄积韧劲,用实际行动深挖一眼泉,撒播青春的光和热。

④让心灵保温,贵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什么有的人走得再远,也牢记着原点,而有的人刚迈开步子,就忘记了为何出发?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心是笃实沉稳,还是游移不定。太行山上扶贫,李保国不知道吃过多少苦,遇到过多少挫折,各种风言风语也没少听,但他认定一条:“我是农民的孩子,最见不得农民穷!”相似的经历,相近的条件,一些青年人在患得患失中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最后甚至意志消沉、斗志涣散。相比之下,我们从李保国那样的沉潜者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很多。 

⑤年轻人的身上洋溢着一个时代的群体风貌,刻印着不凡的价值追求。面对世俗的压力,不庸俗、不媚俗;面对方方面面的诱惑,不松懈、不贪恋;保持自己心中的热度,咬定青山不放松,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尊重彼此心中的光亮,赏其所长、容其所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惟其如此,才能让一腔热血汩汩流淌,始终传递心灵的温度,让梦想悄然生长。

(《人民日报》 2017年06月15日04 版,有删减)

1.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

3.初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辛苦,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留住心中那团火焰”。

 

1.例: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反复实验后,爱迪生终于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 2.举例论证,将李保国不畏艰难坚持在太行山扶贫与一些年轻人在患得患失中消磨了意志做比较,有力地论证了“让心灵保温,贵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3.紧扣论点,联系生活实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列举名人事例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即围绕哪方面品质去写,然后用精练的语言叙述。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中句子是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让心灵保温,贵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本题注意结合本文的观点和生活实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①,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②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三户: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   ②心:人名,为楚怀王嫡孙熊心。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居家___________

②往项梁曰 ___________

③自怀王入秦不___________

④项梁其言___________

2.例句:为能复立楚之后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楚 蜂 起 之 将 皆 争 附 君 者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5.范增认为陈胜必然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所表达出举事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完成后面小题。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

1.简要赏析“惊起沙禽掠岸飞”。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为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九(6)班近期开展了“走进立冬,感受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邀请你参与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交流展示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陈可同学: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8日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A.“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朱誉楠同学: 立冬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宋代,人们更换新衣,互相庆贺,就像过年一样。到了现代,人们也会庆祝一下,B.北方人大多都会在立冬这天吃饺子,南方人会吃些鸡鸭鱼肉等。听我爷爷说,立冬这天吃上一碗馄饨,是老靖江们的特定习俗。

戴可怡同学:据古书记载,立冬时,水已经能够结成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已经不多见了。立冬时,靖江天气还不算太冷,菊花盛开、枫叶正红、黄叶飘落,……

C.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你都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秋景。

……

(1)【想一想】同学们主要从时间、含意、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来介绍“立冬”。

(2)【改一改】同学们的交流发言中有一句存在语病,请从ABC三个划线句中找出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病句:____(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一谈】沈心炎同学搜集来今年立冬(11月7日)靖江与哈尔滨的天气播报图,他对靖江与哈尔滨气气候差异如此之大感到诧异。请你结合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向沈心炎同学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上图为国内知名绘画工作室为《格列佛游记》创作的故事插图。将它放在《格列佛游记》第________卷最为合适。请简述与之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两项________)(________

A.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用表演棍技来选拔官员,谁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B.飞岛国的统治者高高在上,依靠下方人民养活自己。如抗交捐税,国王就会把飞岛停在他们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阳光雨露的权利。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英国殖民侵略爱尔兰的强烈不满。

C.格列佛在途中遭遇了大风暴,流落到了大人国。后来在海边散心,老鹰抓住他并故意把他扔到了海里。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格列佛获救后回到了祖国。

D.斯威夫特通过慧骃和耶胡的对比,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含蓄深刻地批判了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E.《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以漫画的夸张塑造了一些可恶的、怪诞的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反语进行讥讽或是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法不阿贵,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其实难副。

③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