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胆怯、自卑、懒惰...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终于战胜了___________(胆怯、自卑、懒惰、粗心······)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张纸在空中飞扬,它飞过了一座座屋顶,飞过了栖息在树上的一只只鸟。“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这张纸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风停了,纸片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落在池塘里,一会儿沉了下去。

旁边的鸟儿感慨道:“看来要飞翔,还得靠自身的力量。”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一二一,一二一……”教官洪亮的嗓音在操场上回荡着。我机械的摆动着酸痛的胳膊,入学时的喜悦已被冲刷掉了一半。 “立定!下面我们来练习拔军姿!”教官有面无表情的下达命令。尽管这样,我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不就是站这么!这可比踏步轻松多了!此时,喜悦已飞上我的眉梢,我直挺挺的立正站好。 五分钟,十分钟……我的腿渐渐发酸发胀了,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烈日当头,教官似乎毫无察觉。此时,汗腺借助太阳的帮助威力大增,不断的产出汗液。额头和鼻子上积满了汗珠,尤其是额头,汗珠不断“合并”,最后形成一个强大的“队伍”从脸颊顺流而下,扩大自己的“地盘”。猛的,一滴汗珠滑进眼里。啊!我在心中苦叫了一声。紧紧的闭上眼睛,嘴角抽动了一下。眼睛里沙沙的,慢慢睁开眼睛,眼泪已经在眼眶中打转了,但一个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坚持住,不能哭!” 太阳依旧没有隐退的意思,仍然奉献着它贮藏了一冬的光和热。 “嗡嗡”咦?这是什么声音?不会是……我转动着瞪大的眼珠,上下左右的四处寻找目标。果然是它——蚊子!我和蚊子素来就是天敌,我不灭它,它就向我“攻击”。但大大的军装遮住胳膊和腿,蚊子找不到它的“侵略地”。我得意样样的望着蚊子,却发现一只蚊子正吹着冲锋号朝我的脸冲来。我怒视着“凯旋”的蚊子,脸上的“纪念品”渐渐发痒,手已经蠢蠢欲动了。我紧紧的攥着拳头,皱着眉,心好像绞在了一起,心烦意乱的。忽然,邱少云为整个集体忍受烈火焚烧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比起烈火焚烧的痛苦,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每当我忍不住微微抬起手时,都会有一个严厉的声音告诉我:“坚持住,不能动!” 又厚又大的军装已经成了我的负担,全身黏呼呼的。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已经汗流狭背了。太阳终于”下班“了,一天的军训结束了,我拖着麻木的手脚,慢慢走向宿舍。这一次,一个喜悦的声音告诉我:你战胜了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芳自苦寒来!”这一次,我没有放弃;这一次,我战胜了自己;这一次,我懂得了人生道理:在漫漫人生的路上,坚定永不放弃的信念,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1)该作文为半命题作文,该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有影响力的素材。我们可以有两种立意,一种是写关于自己战胜缺点的事情,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另一种是写在学习上,战胜别人的事情。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为了做到文体上的创新,我们还可以写一篇童话或小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或者植物。这样写,把写作难度降低了,也会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可谓一举两得。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叶子曾经被风吹上了天,但最终被风吹进了烂泥潭。题意不难理解,因为材料中鸟的感叹就是明显带有总结性质的议论。鸟的感叹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告诉我们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飞翔,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告诫我们成功的内在因素在于自身的实力与努力。可立意为:外在环境(因素)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成功需要借助外物,但更需要自身实力(自我努力);成功,要靠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回答下列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士怎样的复杂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

梁媚

① 阅读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却不能一直抱着享受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人总要掂起脚尖来,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天花板。

② 很多人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总爱用“好看”与否来衡量。对于那些以故事和情节取胜的作品而言,个人喜好固然是一条标准,但更多的书不能用读者的舒适与否来评判。如果仅仅将阅读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眼界和水平势必被自己的经验和偏见所囚禁。

③ 就我的阅读而言,也经历了一个“走出舒适圈”的阶段。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刚开始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我的阅读偏好是现实主义相关的著作,并以此界定“好看”和“不好看”。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国际社会现象,于是,我开始努力克服自己“不舒服”的阅读感受,去完整阅读更多的其他领域的经典著作。.慢慢地,我的思想变得更开阔,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收获越来越多。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努力地走出一个又一个阅读的“舒适圈”去获取更多新的、不同的知识。

④ 工作之后,职责需求推动着我更努力去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这又是一轮克服不舒适感的战斗。既要学习岗位上的一些新知识,又要把工作经验结合到理论中去重新学习,从初期的不适到逐步接受,再进展到学有所得,最后变成能享受这种学习。其实,在阅读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舒适圈再打破舒适圈的过程,之后形成更大的舒适圈。随着圈子的扩大,脑中的内容越来越饱满,知识越来越丰富,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⑤ 现实中,也有部分人不愿逃离自身的阅读舒适圈,不愿意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自我定位就是“拿个铁饭碗,悠闲过日子”,不愿意在闲暇时间看一些需要“费脑”的书。这些现象皆源自于人们懒于改变、安于现状和害怕困难的本性。如果永远躲在舒适圈内,就好像每天走同一条路去上班,走起来熟悉且舒适,甚至闭着眼都能走到,可一旦老路被封,便没有新路可走。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才能看到不寻常的景色,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新路线。

⑥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我们如果一味理头于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克服惰性、解放思想,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疏解“本领恐慌”

⑦ 其实,阅读就是在舒适圈和走出舒适圈中来回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舒适,但是不该一直选择舒适。

(摘自《人民日报》2016 年03月17日05 版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4.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子,以“有的人”开头,为本段补充一个类似论据。

5.不仅阅读需要走出“舒适圈”,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小少年

①小小的少年十一岁,喜欢数学。

②春天里,他报名参加杯赛,20个题,他对了18道。他说,妈,这次我想报一下复赛的辅导班,可以吗?

③妈妈知道小小男孩的心思,他想把去年拿的奖牌再往前换一档。妈妈打算用这个月家里仅有的一点余款给他报个班。

④爸爸妈妈都在煤矿上班,目前效益不好,爸爸转岗了,不知道前景如何;妈妈所在后勤服务队里施行轮岗,每月只开410元生活费。孩子比较懂事,乱花钱的时候不多,这次想报个学习班,妈妈想着,把春天里自己打算买春装的钱挪给孩子用吧,衣服旧一点,照样能穿。

⑤妈妈送孩子去了学校,就去菜市场转悠,看到收底的菜,就便宜买下来。

⑥春天的早市,晨光一照,金灿灿的。妈妈转着,看着一个鱼摊只剩下两只鱼头了,她凑上前,想讲价,因为孩子最喜欢喝鱼汤了———

⑦“道道妈———”有人叫她,“你家道道这回没参加杯赛吗?”

⑧“哦,小博的妈!”她抬起头来,忘记了去讲那俩鱼头的价钱。

⑨“我家小博对答案,说是对了11道,进入复赛了,你家道道应该更好吧?”

⑩她说:“我不知道,我没上班,班上有网,家里没有网,不知道出成绩了。”

小博的妈伸出手机来:“我再给你看看吧,昨天看的时候,没注意找,还以为你家道道没参加。肯定能进!”小博的妈妈说着,点开手机上网搜。她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道道妈妈,你自己看看,我咋找不到呢?”

“就是,咋没有呢?得不得奖,进复赛应该是准的。”她自己看,横看看,没有孩子的名字,竖着,又一行一行地看,还是没有看到。

小博的妈妈于是打电话问当地的主办方,对方在电话里回答:“我们再核查一下吧,对这个名字,我们也有印象,成绩是挺好的。”

这样的疏忽,怎么就落在自家孩子的头上呢?她不介意这样的比赛,民间办的,本来就有一些不靠谱的因素。

但是孩子在心上向往着呢!这样想着,有些心疼孩子了。孩子做得这么好,对复赛充满了希望———小孩子的心啊,知道真相会多难过哩!

妈妈想着,在阳光下走着,感受不到春天的优美了,只感觉怎么这样累人呢?

转眼就到接孩子的时间了,她骑了电动车带着孩子去书店,孩子要买一本辅导书,她本来有点嫌多余,这时却主动说去给他买了。孩子开心地说:“妈妈,你真好!

她问孩子饿不饿,要不要吃一碗面再去买书。儿子懂事地说:“不饿,买书吧,然后回家做饭吃。”自从工资开始降,他们就没有在外面餐馆吃过饭了。有时候,他们夫妻不想委屈孩子,孩子也会说:“省一点吧,房贷不是没还完吗?”

她骑着电动车,决定给孩子说明情况。“孩子,你知道吗?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她接着说———就像一个人,很努力地种庄稼,浇水,施肥,种的植物长得也很好,丰收了,庄稼也收割好了,装在仓斗里,满满的一斗,比如是金灿灿的一仓斗谷子,正要端回家里去,突然下大雨了,瓢泼大雨,一下子,把金灿灿的这一斗谷粒打湿了,糟蹋了———

“妈妈,这样的事,肯定有,并且还很多。”孩子说。妈妈的心一颤。

“那好,妈妈再给你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比如,有一个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好,但是也有可能进不了考试的复赛,可能就像那谷子一样,被雨淋了———被监考的人忘记装订进去了,或者被改卷的老师改完之后忘记登记了———这样的事,你认为会有吗?要是有,你能接受吗?”

后座上的孩子神情有点僵硬。

———妈妈,我知道了!我杯赛没有进复赛。

———没进就没进呗,多大事呀。妈妈,我不认为这有多不好。没进算了。以后想参加再参加。这有什么呀,比赛是一种玩,知道我能做对就行了。

孩子连着说的话,让妈妈的心一下子飞起来,看着孩子依然笑逐颜开的样子。妈妈的心开成春天里的一朵花。

孩子,你真的很棒!妈妈由衷地笑了,先前的沉重与纠结一扫而光,顿时心情轻松得像一朵云。

———可是,妈妈,我才不愿意让别人为我的错误买单。那太坑了!

半天,云朵里落下孩子的又一句话,宛如一滴水,垂在天地间……

(作者:秦湄毳)

1.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道道对自己未能进入复赛有着复杂的内心情感,请分别说出来,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阐释。

3.文中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句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开始设立的国际性文学奖,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的好书。它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又被称作“小诺贝尔文学奖”。2016年44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话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作为中国作家首获该项大奖。

  材料二 曹文轩以《草房子》《青铜葵花》《大王书》等众多作品被读者熟知。他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颁奖词是:“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曹文轩认为当下的儿童文学“无关于感情,只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他希望儿童文学不仅仅给孩子带来快乐,也给孩子带来快感,这里的快感既包括喜剧快感也包括悲剧快感。 材料三 课文《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它写了在孤独漫长的放鸭旅程中,杜小康从一个幼稚的少年,经历了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后,走向成熟的经历。

(1)请把材料一的内容改写成一则小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母亲想让曹文轩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条寄语,内容是: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曹文轩却为这样的寄语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由《孤独之旅》这篇课文而来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家门衰小康放鸭品孤独

下联: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判断,填入文字横线处句子序号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大志大勇者皆能忍,如坚持卧薪尝胆的勾践,这些人常常具有    。当然,真正的“忍者”还应具有    ,如清朝礼部尚书张英在与邻居盖房发生争执时能主动退让(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上述的“忍”,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或是    ,或是    ……这种“忍”,得远大于失。

①宽广的胸怀,不因个人名誉、利益一时受损而锱铢必较

②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为眼前琐事、俗事所干扰

③以忍让换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谅与和谐

④以退让为自己赢得了修炼成长的时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