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注】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1)_________、(2)_________;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3)_________,第⑤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A. 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 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 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 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 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 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 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6.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1.(1)药用价值(2)特性(3)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 2.齐白石的题字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 3.B 4.示例】“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 5.C 6.【示例l】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概括第②段、第③段的内容。文中第②段中“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等提示性语句主要说明了苦瓜的特点,而《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以及作者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说明了苦瓜的药用价值。第③段记叙了一件关于苦瓜的轶事:“我”当枪手帮日本朋友写作文。用简要的文字对此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正文内容进行回答。文章以齐白石题字白菜画起笔,表明了齐白石对白菜的偏爱。随后作者写道:“我呢?我偏爱苦瓜”引出自己喜欢苦瓜的事实。因此,开篇写齐白石偏爱白菜是为了引出“我”偏爱苦瓜。而且文章以名家为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注意。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意境的体会。A项,主要通过作者感受介绍了苦瓜的苦。没有木刻画的味道。B项,根据材料的介绍“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象,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选项描绘了苦瓜的叶子,其中用比喻来形容其形状,用“透明”来形容其颜色,并且着重描述了叶脉的线条凹凸,十分具有艺术的美感,有木刻画的味道。C项,主要写了桌上的菜,列举苦瓜的多种制作方法。没有木刻画的味道。D项,描述了“我”在窗台种植苦瓜的事实与当时的心态。没有木刻画的味道。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时,要先理解【相关言论】里的内容,并与第⑥段结合起来进行赏析。在【相关言论】中,第一个主要写了洪素丽绘画的特点;第二个主要写洪素丽把绘画的特点融入到文章中,别具一格;第三个主要表达洪素丽对于故乡的留恋和热爱。而文中画线的句子融入了绘画的特点,色彩丰富,层次鲜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谦称”是对自己谦逊的称呼。谦称自己学识浅薄为“鄙”;谦称自己不聪明称“______”;谦称自己身份地位用“卑”;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叫“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元方入门不   ___________       ⑵吾十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

⑶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       ⑷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了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______(zhù)立于梅枝之上,谐音“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会像平时那样责备______(jiè),反而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谐音,祈求好运护,希将来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  ①  、避粗俗成  ②  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谐音“怜”,用“梨”谐音“离”,在内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  ③  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佐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惩(chéng)  冀(yì)  敛(liǎn)

B.惩(chéng)  冀(jì)  敛(liǎn)

C.惩(chěng)  冀(yì)  敛(liàn)

D.惩(chěng)  冀(jì)  敛(liàn)

(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伫  戒                                B.贮  戒

C.伫  诫                                D.贮  诫

(3)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①典雅  ②含蓄  ③惊慌失措      B.①典雅  ②含蓄  ③孤苦伶仃

C.①含蓄  ②典雅  ③惊慌失措      D.①含蓄  ②典雅  ③孤苦伶仃

(4)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______

A.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中国人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示例:金色花   印度 《飞鸟集》  作者:泰戈尔

①摆“大”字睡 踏死隐鼠  三“哼”经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仙台  医学教授  修改讲义  鲁迅作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项说明理由。

A.《鉴略》    B. 《二十四孝图》   C. 《山海经》

我选__________。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__________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咏雪》中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问余何意栖碧山,________。(李白《山中问答》)

(6)王湾励志,《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征人的心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