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阅读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

课外阅读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_______ 。本文描写人物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2)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

(3)“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5)文中后母的教子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请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不少于30字)

 

(1)后母的三巴掌(或时间线索)、 语言 (2)偷瓜;藏钱;不想念书(大意即可,灵活表达) (3)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这些词语细腻的描绘出我挨打后的痛苦感受,表明了后母给我的教训之深刻,写出了后母的严厉(“痛苦感受”“深刻教训”“后母严厉”答出一条即可视为正确)  (5)慈母多败儿,严格要求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要读懂母亲,因为母爱不只是藏在温柔的话语,亲切的安慰中,还藏在母亲严厉的教育中.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线索和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能力。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文章线索常见的有: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选文中后母的三巴掌在文中不同段落都可以看见,贯穿了全文,所以是文章线索;“我”每次做错事,后母打“我”一巴掌后都要教育“我”,后母的语言在文中出现最多,所以描写后母用得最多的方法应该是语言描写。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中后母打“我”的三个部分,“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这三句起了提示作用,后面就是后面打“我”的三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打“我”的原因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阅读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甲文“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在“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乙文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

(3)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乙段文字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指的“下小雪”的妙处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论语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

②人不知而不

③吾日三吾身

④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下列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①《峨眉山月歌》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_(姓名)。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以下各题。

每个季节,霞浦的滩涂都会【甲】出与众不同的风韵:风光旖旎的海bīn沙滩、潮起潮落的海上人家、日出日落的霞光束影,构成了一幅幅和xié美丽的画卷;整个海岸线在光影中变幻着丰富的色彩与优美的韵律,浑然天成地造就了大自然的涂鸦大作,这种壮观的海景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无尽的魅力,这里是理想的摄影胜地,让众多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字注音。

①和xié

②海bīn

③风yùn

④mèi力

(2)在语段“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表现  B.呈现   C.出现

(3)语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这里是理想的摄影胜地,让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

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

①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②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