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在《草房子》中,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 ) A.和桑桑一起玩...

名著阅读。

(1)在《草房子》中,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    )

A.和桑桑一起玩火

B.在学校门前摆摊

C.在芦荡养鸭

D.在文艺汇演中成功扮演伪军连长

(2)“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也有大半筐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节选自《草房子》)

选文中的“他”是      ,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     

(3)《培根随笔》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理由。

 

(1)D (2)细马 给邱二爷治病 (3)结合内容谈理由即可。 【解析】本题此题考查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这里学生应根据《孤独之旅》,了解曹文轩和《草房子》。(3)《培根随笔》有很多哲理性的句子,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写的就是读书的好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时人莫之

(2)由是先主遂

(3)欲大义于天下

(4)将军既帝室之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至于斟酌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5)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思》)

(6)人生若只如初见, 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7)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写得有形有感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______。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______于喧______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着眼现实 ,随时采xié_______,收获希望。

 

查看答案

作文.题目:感谢有你

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