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你是我最____的人 要求:①请从“贴必”“感激”“牵...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你是我最____的人

要求:①请从“贴必”“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往船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千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它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哗啦啦”,风吹过,一片菖蒲欢舞,骨韧而身柔。风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迷蒙的记忆 “那不是芦苇,是菖蒲。”你笑着看我,慈爱温和。儿时的我因为母亲繁忙的工作,长期与你生活在乡村里。 在初见暑气的夏夜,临水的院子里,人声、虫鸣混合着菖蒲的香气,在你的蒲扇下悠悠拂来,煞是清新。夏日晚上蚊虫多,你总是麻利地从抽屉里拿出枯黄的菖蒲,划一根火柴,点燃驱蚊。你总是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夏夜的晚上,伴着氤氲在空气中菖蒲的气息,安然入梦。梦梦中总是会出现那个熟悉的场景,端午的日子,你抱着我与我一同将菖蒲插在门上。我握一端,你握一端,每插进一根,你就开心地笑一次。 梦中的我一直沐浴在蒲扇的清风下,在无数个儿时的夏夜,清凉着我的。迷蒙里,隐隐约约中,你的一颦一笑,句句叮咛,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年复一年,风吹菖蒲,可临水的院子里少了一个我。每每在诗词里读到水、田园、每每笔尖流出夏夜,那一滴滴文字滴进血脉,都会带我重新回到那溢满菖蒲香气的家乡。月光灿灿,星光淡淡,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你,仍在那个临水的小院中,我们躺在院中的竹席上,仰望着满天的繁星。你还是像以前一样,摇着蒲葵扇,听我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几只调皮的蚊子嗡嗡地飞过,你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起身。然后吃力地一手按着膝盖,一手扶着竹席边的椅子,颤颤巍巍地那个熟悉的抽屉,后眯缝着眼睛,在抽屉中摸索着,几片枯黄的菖蒲出现在掌中,划一根火柴,熟悉的气息就飘渺而来。你又笑着说:“还是点菖蒲好,比什么蚊香都灵!”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还是熟悉的气息,还是那种浓浓的爱。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菖蒲熟悉的气息中,在故乡临水的小院中,我们仰望着星空 “当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外婆,时光会变老,但是,你给我的爱从未改变。外婆,感谢你为我不变的爱与付出,你是我最感激的人,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解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这是一篇不算很难的作文,但想把它写得出彩,却有难度。一般同学会从身边取材,写父母、老师、朋友等,我们可反其意而用之,写一写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人,例如写岳飞、鲁迅等,也是很好的思路。因为这道半命题作文的考查角度贴近学生生活,叙述“我”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作文题,会让考生有话说,但是,很多考生选择的故事类型相同,没有创意很难打动阅卷老师。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2)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文从立意的深度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生存负重、生活负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就是我们的负担,这些压力虽然有时令我们疲惫、烦躁,但它同时也是保证我们前进的动力,若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很容易被生活的波浪打翻。二是精神负重、灵魂负重。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要追求一定的厚度,这样才不致于轻浮。人生厚重就要求灵魂负重,要求灵魂担责。视生命万象,综观世事变迁,物因负重而有了稳健的躯体,人因负重而有了生命的厚度,国因负重而有了国力的强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荀巨伯:东汉末年人。②胡:古代统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为胡,秦汉时指匈奴。③获全:得到保全。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贤者有是心也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如使人之所欲甚于生    朝廷之臣不畏王

C. 故不为得也            全性命于乱世

D. 二者不可            所识穷乏者我与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语段(一)中作者是怎样提出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的?

4.语段(二)中荀巨伯的行为印证了舍生取义的道理,请结合语段(二)中的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①有位画家用4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采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终南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毕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感悟作品,联系实际,谈淡文章对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父亲母亲

    晚上,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欢歌笑语的娱乐节目的杂音,我想了好几天的活不得不说了。

    “妈,明天我顺道带爹再去医院查一下。

    “大夫不是说你爹的病好了吗,怎么还去医院?”妈有些疑惑。

    “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了。”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妈说。

    “哦——”妈轻轻地答应一声。

    晚上自然是没怎么睡着,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也不会出来。可是,妈妈却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忙碌着,虽然她明明知道爹不用吃饭,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只要爹出门,那一定是要包饺子的,当然,今天也不会例外。

    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爹和她说话她也不抬头,而是故意地一次次去厨房拿东拿西。我知道,妈是怕眼里的明亮落下来……

    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爹妈不光养育了我们姊妹八人,还一直赡养爷爷奶奶,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用她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们兄妹们都很健康。在那个经济刚刚起步的时代,我家的餐桌上一直很丰盛,可以说鸡鸭鱼肉不断,这和妈妈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

    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

    妈妈非要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侯怕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别怕,妈看着你走。”于是,我就真的不怕了,因为有妈妈的目光在身上和我做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是,今天我知道,妈的目光笼罩着的一定不是我了,是她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丈夫,是此刻在她心中需要保护的她的孩子中的一个。

    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

    (选自《岁月》2012年第9期)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末尾“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一句有怎样的深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是本文极为重要的写作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全文回答:“我”为什么“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

5.认真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的原因,试着将“我”说这句话之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同学们多读书,爱读书,我们将举办“书香满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关于读书的问题。

【材料一】  国际安徒生奖为作家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表彰的是该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2016年曹文轩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

历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统计表

时间

地区

1956—

--1966

1968—

--1976

1978—

--1986

1988—

--1996

1998—

--2006

2008—

--2016

总计

中国

0

0

0

0

0

1

1

日本

0

0

0

0

1

1

2

美国

1

2

1

1

1

0

6

欧洲

5

5

2

2

2

2

18

其他

0

0

2

1

1

1

5

 

【材料二】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材料三】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它设立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1)读材料一的图表,说说你的发现: 

初读图表,令人惊喜的是:①___________

细读图表,引入深思的是:②___________

(2)材料二内我们介绍了《朗读者>这个电视专栏的节日性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请为2018年第23个“世界图书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