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小题。 花・盆 ①人们都爱以貌取人,可我呢,以花选盆,好盆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小题。

    ①人们都爱以貌取人,可我呢,以花选盆,好盆栽好花。 有的因为盆子好看,还得到了特别待遇,放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有两个居然跃上了音箱,花枝垂下来,婀娜多姿的,又养眼,又怡心。只有一盆,在墙角放了好多天,都没管,原因是那花盆太破旧了,也不知盆龄多大了,边沿都掉了渣, 好象一碰就要碎了似的,和别的花盆相比,那可真是一个丑小鸭一个白天鹅了,因为扔了可惜,我把那些从别的盆里剪下来的难看的吊兰茎,剪成了几段,随意插在了那里,活不活的,倒没在意,就像一块庄稼地,荒着还不如长些草,倒有些绿意。

    ②又过了些日子,我到阳台上晾衣服,突然的就惊喜了,我看到那个破盆里的花根,不知何时, 冒出了那么多叶子,竟把那又黑又破的盆沿遮住了,那叶片好鲜嫩,阳光下油绿绿,亮晶晶,光闪闪, 在几个花茎的顶端,竟然开出了几朵深红色的小花,那么小巧,那么清秀,不张扬,不炫耀,就那么静静地,袅袅地开着,像个淑女,那么文静、娴雅。 在“百花”都沉睡的时候,它竟然绽放了一枝独秀, 这让我倒有点不好意思,有点渐愧了。

    ③ 由于这个花盆丑陋,我是那么瞧不起它。 每日里,看也不看它一眼,给别的花松土,不瞅它, 给别的花浇水,也时常把它落下,让别的花登上大推之堂,却把这个丑小鸭放在特角奋兄,可你看, 它对这,在乎吗? 看来没有,它可能没有人这么世故,也没人这么多想法,在它看来,有光,有土,再有那么一点水,就够了,至于盆子嘛,好坏还不是一样,哪有那么多讲究呢,盆子再好,自己生命力不强,怕风怕雨的,开不出花,那又顶啥。 看来,这不会说话的花,倒给人上了生动的一课啊。

    ④ 仔细想想,花美不美丽,与盆子的好坏,没有丝毫联系,花需要的是土,就象人口渴了,最想喝的是水,至于盛水的杯子,是玻璃的还是塑料的,是土气还是推观,是昂贵还是低廉,有什么关系呢,可人们总爱一厢情愿地认为,好盆里长的花一定名贵,好杯里盛的水一定甜美,就象看到一个美女,就觉得外表美丽,心灵也一定美,看到人家买了别墅,就觉得住在里面的人也一定高贵。

    ⑤美颜华屋,那都是外在的东西,根本就代表不了什么,房子宽大,心胸可能狭小,外表美丽,灵魂可能低贱,看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势,而要看他的品性,学识,看他的人生境界及对社会的贡献。 就如花盆精致,花不一定漂亮,杯子贵重,水不一定干净,美德就像那盆里的花,杯中的水,不开你总不见美丽,不喝你总不知滋味。

    ⑥花与盆,交相美,相得益彰,就像人美心灵更美,那当然是两全其美。 但现实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 美貌,财富,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离我们而去,只有把善良,仁爱,宽容这些美德注入到我们的生命中,溶化在我们的血液中,我们的生命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辉,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有意义,幸福才会与我们永远在一起。

1.请根据内容概括出“我”对旧花盆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_______→惊喜→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从丑陋的花盆写起有什么的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4.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中“这不会说话的花,倒给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中“生动的一课”的内容。

 

1.瞧不起惭愧 2.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丑陋的花盆里开出美丽的花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美与不美和环境的好坏没有联系,和外在的条件也没有联系,美德最重要;使文章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破花盆里的花不争艳、不媚俗、不计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惊喜、愧疚之情。 4.示例:花美不美丽,与盆的好坏没有丝毫联系,正如人一样,品德的好坏,与外貌的美丑、衣服的贵贱、住宅的好坏、钱财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把善良、仁爱和宽容这些美德注人我们的生命中,血液里,生命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辉,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 (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那花盆太破旧了,也不知盆龄多大了,边沿都掉了渣,好象一碰就要碎了似的”“由于这个花盆丑陋,我是那么瞧不起它”看出“我”对旧花盆看不起;从“每日里,看也不看它一眼,给别的花松土,不瞅它,给别的花浇水,也时常把它落下,让别的花登上大推之堂”可见作者的惭愧。 2.此题考查学生对欲扬先抑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丑陋的花盆写起,是为了突出美与环境没有必然联系,加深读者印象。 3.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从“不张扬,不炫耀”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破花盆里的花不计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愧疚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生动的一课”指的是人的美德与外部环境没有关系,懂得善良、宽容的人才是最美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 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昌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邓?'’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使楚》)

【乙】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扰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群臣

其实味不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用“ /'”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4.联系文中内容分析甲乙两文在说理方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替。

(乙)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①,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③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⑤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⑥。

注释:①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②玉垒,山名。 ③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④寇盗,指吐蕃。 ⑤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⑥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

1.乙诗中“花近高楼伤客心”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盐海中学举行以关注发展,建我盐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1.【建设现代盐城·关注高架建设】请为下面的消息拟标题,不超过15个字。

5月13日凌晨130左右,随着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中跨左幅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桥中跨左右两幅全部合龙。盐城晚报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大桥合龙标志着这座桥已经全面贯通,这也为市区内环高架年底的顺利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全长240米、桥主跨110米,是整个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二期工程中主跨最大的一座桥梁。青年路高架通榆河大桥属青年路Q2标实施范畴,是青年路高架的最重要节点,由中交建设第三航务局承建,中跨对称浇筑,共有74个节块。目前,已建成的大桥主体无论内在质量,还是线形、外观都完全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目前大桥已经进入开始桥面系统施工环节。

2.【建设厚德盐城·预约参观场馆】学校团委准备组织初二年级团员在下周六上午参观盐城好人馆,因前往参观的单位较多,需提前了解情况,进行预约。团委安排你打电话和好人馆负责人邵成云联系,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涉及学校及人名的用××代替)

3.【建设平安盐城·安排禁毒讲座】学校邀请有关专家6月7日下午二节课下在学校礼堂为初一学生开设讲座,宣传禁毒知识。请你代学校政教处拟一则会议通知。

 

 

查看答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修建过长城。 根据你的积累,回答问题。

(1) 明长城东起______,西至______   

(2)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成语或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的《最后一课》,刻画小弗朗士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的,揭示了小弗朗士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B. 陆定一的 《老山界》这篇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文章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C. 朱自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背影》这篇文章,父子之间深深的爱倾注在“背影”上。

D. 《父母的心》是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