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

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4.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1.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2.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了古代读书注重朗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证明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样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3.第⑥段不能删去,在结构上,承接上文④⑤两段,提出“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的观点;在内容上,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再次证明了本文“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这一中心论点,这样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完整。 4.联系实际,说说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灌溉耕地约占72%。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300余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中国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用水量大约是10条黄河的水量。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现象。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溉方式,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一些发达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已达到了80%以上。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不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用水以及污染加剧,中国的水质性缺水问题也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多地区“有水不能喝”的荒唐景象。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于近几年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材料二】

【材料三】             三 代 井

祖辈的井                 父辈的井               子孙的井

【材料四】

《中国气象报》记者唐淼报道   2015年,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和宁夏等地阶段性干旱较重。去冬今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偏少2—5成,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出现春旱。夏季,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黄淮西部和东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5成,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宁夏等地夏旱严重。8月至10月中旬,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南部降水偏少,出现中度以上气象干旱,对部分地区冬小麦播种不利。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淡水资源总量却极度贫乏。

B. 我国水资源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用水量大、利用方式不当和水资源污染严重。

C.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水资源很特别,很珍惜。

D. 据《中国气象报》报道,2015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

2.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请说说材料三中漫画《三代井》的寓意。

4.如何避免材料四中的旱灾现象?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5.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推进了社会进步,是生命之源,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阅读上述材料后,请拟写一句宣传标语,号召人们节约用水。(25字以内)

 

查看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①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 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④之,奚⑤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⑥其节也。”

(选自《 说苑》)

注释:①衣:穿  ②致邑:给一座城  ③修:整治,治理,这里有“添置”的意思  ④献:奉献,敬献      ⑤奚:什么     ⑥全:保全。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      曾子不___________

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      纵有赐___________

2.将甲、乙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独贤者有是    B. 鲁君使人致邑焉

C. 所识穷乏者我与    D. ,复往,又不受。

4.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请/以此/修衣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5.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一句写鱼和熊掌,是为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引出生和义的论题。

B. 乙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人物形象鲜明。

C.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过反面讲道理的方法,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D. 甲文的体裁是议论文,论点是舍生取义,乙文的体裁是记叙文,通过讲述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细节决定成败】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细节造成的差距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我们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材料二:忽视细节的代价

白蚁确实可以造成长堤溃决的后果,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才能防患于未然,任何麻痹和对细节的忽视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1)上面两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作为中学生的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行为习惯?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正像我过去从父母身边逃走的时候一样,我现在又产生了异想天开的思想。我本来大有希望靠我的新种植园发家致富,可是我偏要把这种幸福的远景丢在脑后,去追求一种鲁莽而过分的、不近情理的冒进的妄想,因而再一次把自己投入了人世间最不幸的深渊。假如不是这样,我绝不会同安定而健康的生活这样势不两立。

此语段出自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 )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十则》)

(3)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