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道是缺憾却完美》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阅读《道是缺憾却完美》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十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贴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既然缺憾可以转变为完美,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呢?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3.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

5.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

 

1.我们应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2.名言放在第②段最合适。因为这句名言可以作为道理论据具体、有说服力地论证(支撑)“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这一分论点。 3.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作用:先从反面举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再从正面举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正反对比,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成完美,进而论证中心论点我们应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4.不同意,最后一段是补充论证,它补充论述了追求完美也要有度,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的,只要尽力了,人生就不会有缺憾。这样的论述使文章分析更透彻,论证更严密。 5.本文开头先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论述了人生中缺憾存在的必然性,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应正视缺憾,追求完美;接着举了霍金、邰丽华、史铁生的例子论证了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这一分论点;然后又分别从反面和正面举了项羽和福莱的例子对比论证了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成完美这个分论点;接着论述了我们该如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最后补充论述了追求完美也要有度,不是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的,只要尽力了,人生就不会有缺憾。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再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作答。第1段段末“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即是答案。 2.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这句名言可以作为道理论据,可以具体、有说服力地论证第②段的“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的观点。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反面例子: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正面例子: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所以是对比论证的方法。答作用,要找到语段的观点句,及对中心论点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___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

(3)必有人之节__________

(4)匹夫辱,拔剑而起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心志                真不知马也(《马说》)

B.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余将告莅事者(《捕蛇者说》)

C.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D. 卒然临之不惊              呼尔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论述层层推进、正反结合,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

5.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结合甲文内容谈一谈你的态度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____________句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素材】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2)【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文天祥 ②袁隆平 ③郎平

示例:诸葛亮——蜀汉政治家,用一生的努力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_________________,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5)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怀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雪地马蹄印来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的《浣溪沙》中,借落花等意象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小说,塑造了闰土、孔乙己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B. “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C.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作者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作品又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

D.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