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新媒...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 “冷”两种现象。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 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

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藴含 的宝贵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 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己。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 能为吸引眼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__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 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 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⑤“铁肩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 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_____

3.本文针对社会上______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②③段论述了__,第④段论述了

4.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 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C.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D. 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5.第③段画线句不宜删除。请阐释理由。

 

1.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公众人物,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2.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3.现象:热衷于报道娱乐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第②③段:冷落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价值取向;第④段: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4.D 5.划线句举出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媒体只要潜心把握,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此事例聚焦的是教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后两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这也与第5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扩句相互照应。 【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这里的“星”,指的是吸引眼球的娱乐“明星”。第一段拿“星”与“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进行对比,这里作者的态度很明显,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2.此题考查排比的作用的理解。几个“不能”构成排比,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表达了对媒体不能担负媒体责任的否定,从而引发深思。 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梳理。根据对第一段的阅读理解,针对“娱乐明星”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 ”一冷一热的现象,②③段阐述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第④段通过举例论证写的是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坚守。 4.此题考查如何找论点。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此题论点可对照最后一段,故选D。 5.划线句子是举例论证,举“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的例子,目的是证明此段的观点“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这样与下文的举普通小人物的例子,使论证更全面,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试焚宫室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 ”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①必:果断,决断。②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③降北:此指投降败敌。④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吾欲_____  (2)吾赏厚而______

2.翻译画线句: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_____”;下令后民众  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本文作者是_____,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 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 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 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_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A.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 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 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 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查看答案

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_____ ,雪尽马蹄轻。《观猎》

(3)爱上层楼, ___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_____,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5) 所以动心忍性,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宽容是一朵花,让芬芳四溢;感恩是一缕阳光,让温暖弥漫;善良是一条河,让柔情流淌……

请以“    让我更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