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捕蛇者说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之乎____________     ②而乡邻之生__________

③又安敢________________      ④汪然出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

B. 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C. 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

D. 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4.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 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与现代的杂文相似,是议论文的一种。

 

1.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一天比一天怨恨眼泪 2.假使我过去不干这件差事,那么早就已经困苦不堪了。哪里像我的邻居们天天有这样的事呢! 3.B 4.C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日”在这里是“一天比一天”的意思。“毒”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怨恨”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向”“病”“岂”“是”是此题中的关键字,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毒蛇可怕,但赋敛之毒更可怕。 B项正确。C项蒋氏在控诉赋税给他同乡人带来的不幸,他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 D项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C项有误,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又安敢毒耶”,而并非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_______,他和苏轼、_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诸子百家”中熟悉的人名或学派

他们是儒家的_______、孟子;_______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________的韩非,兵家的孙武等。

 

查看答案

(2018届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九年级上期中)默写。

(1)《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百川灌河。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

(4)《泊秦淮》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6)人往高处走,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语)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