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秦王使人谓...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王色_______        (2)王曰,何_______

(3)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  (4)公亦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天子怒,伏尸百万     吾欲辱

B. 挺剑起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大易小,甚善         吾欲辱之,何也?

D. 安陵君许寡人         叶徒相似,实味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1.(1)屈服(2)犯罪(3)即使(4)曾经 2.C 3.(1)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难道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4.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解析】【甲】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乙】选自《晏子春秋》 作者:晏婴 年代:春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坐”是“犯罪”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之”意思分别是“的”和“代词”;B项“而”分别表示“顺承”和“转折”;C项“以”都是“用”的意思;D项“其”分别表示“语气词”和“代词”。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说”通“悦”,愉快的意思,第一个“使”是“派”的意思,第二个“使”是“出使”的意思。“得无”是“难道”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分析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诗歌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理解默写诗句。

(1)《观刈麦》中表达诗人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的诗句:____________

(2)《月夜》中从听觉角度和内心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____________

(3)默写出《商山早行》一诗的颔联:____________

(4)《卜算子·咏梅》中写出梅高洁坚贞品质的句子:____________

(5)《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对历代英雄的批判,抒发诗人的抱负。

B. 《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D. 鲁智深和李逵同是《水浒》中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D. 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B. “勤学好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C. 雨果告诉我们: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