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襁褓(bǎo) 成吉思汗(hàn...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bǎo)   成吉思(hàn)   渎(xiè)    蹈覆辙(chónɡ

B. (wù)    留之际(mí)    进(bìng)   强不舍(guā)

C. (yè)    怒不可(è)     妖(ráo)    一黄土(póu

D. 智(ruì)   尽职守(kè)    凿(nà)     气吞牛(dòu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A项“成吉思汗”应读“hán”,B项“骈进”应读“pián”,D项“枘凿”应读“ru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撷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但见: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杈枒怪树,变为肐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臢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锦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

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却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见得梁中书去,欲畏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转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有挣扎得起。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1.甲文第一段“快躲了,大虫来也”这句话中所说的“大虫”本义指的是____________ ,此处指的是 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对塑造杨志形象有什么作用?

3.甲文写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自动去官府自首;而乙文先写杨志丢失了生辰纲想自杀,后写他畏罪逃走。杨志为何不到官府处自首而要选择外逃呢?你认为小说这样处理情节合乎情理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樱  桃

米吉安尼

⑴樱桃成熟了,通红通红的,像年轻的山区女人的血液。而在山区女人的心房下面,爱情的果实也成熟了。山区女人坐在自己茅屋的门坎上,在她苍白的面孔上有着鲜红的嘴唇,就像枝上的樱桃一样。

⑵樱桃长得多好啊!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坠得垂下来了,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山区女人心房下的重荷使她感到很难受,她无力站起来去折樱桃枝……

⑶樱桃树和山区女人都因自己的果实变得沉重了,大自然对她们满意地微笑。

⑷但是谁看见了大自然的微笑呢?山区女人想尝尝鲜红的果实以解除饥饿,因为她早就没有玉米了。剩下的一点玉米是做种子用的。明天就要把它们撒到地里,等待新的收成。

⑸唉,能吃点樱桃也好!这个有如生气蓬勃的春天的山区女人,这个有着像天空一样蔚蓝色的眼睛,有着像樱桃一样鲜红的嘴唇的山区女人,在忍受着痛苦……她在忍受着饥饿的痛苦。她的眼光是困倦而忧郁的。整个世界都使她感到憎厌,但她并不憎厌生活。在没有粮食吃的贫困中,生活在她看来仍然是可爱、欢乐和微笑的。她身上的果实,变成了沉重的、但却是幸福的重荷,重荷紧连着她的心。她看着樱桃,但是没法把它摘下来,樱桃挂得太高了。山区女人在沉思,由于弄不到樱桃而发愁。但当她想到弄不到樱桃是由于身怀重荷,而身怀重荷的原因又是由于夜晚的欢乐,她的烦恼就消失了,代之以愉快的感觉。

⑹面色忧闷的老婆婆站在茅屋的门坎上,眯缝着眼睛,春天的光亮使她睁不开眼。年轻的女人想说摘樱桃的事,但是她感到害羞。她站起来,慢慢地,有如风平浪静的天气里的小帆船,向樱桃树走去,拿着一根长杆子,想把樱桃树枝打断。但是她未能成功。她浑身出冷汗,抛掉杆子,坐在樱桃树下的地上了。

⑺山区女人叹了口长气,腹内一阵剧烈的疼痛。“如果是个女孩还不错……上帝保佑!……而如果是个男孩呢,也没有什么……等他长大了,挣一袋钱,替自己买个老婆。”

⑻“妈妈!”

⑼“干什么,孩子?”

⑽“我丈夫快回来了吗?”

⑾“他到哪儿去了?”

⑿媳妇的眼光没离开樱桃树,饥饿在折磨着她。由于饿,她最后的一点气力也失去了。

⒀“妈妈!你能不能替我摘点樱桃,非常想吃东西。”

⒁“我不能够,孩子,等你丈夫回来吧。”

⒂媳妇感到自己的心在收缩。她发出了呻吟声。身体内有什么东西在颤动。憎恨,无对象的、无情的憎恨涌上心头,扼住了她的喉咙,紧压住她的心,总也不肯松开……只有当她苍白的面孔上泪如雨下的时候,憎恨心才缓和下来。

⒃一个饥饿的、不幸的、怀孕的妇女,她能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她的孩子能不能成为大自然的爱子?

⒄山区女人坐在地上呻吟。老婆婆慢慢地向她走去。在母亲的痛苦的号泣声里很快就加入了婴儿的哭泣声。他向世界宣称他的出现,在宇宙的这个不受注意的角落里,他向人类宣告自己的到来。

⒅春天的大自然在欢笑,因为鲜红的樱桃成熟了,穷人的孩子出生了。

1.文章以“樱桃”为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个有如生气蓬勃的春天的山区女人,这个有着像天空一样蔚蓝色的眼睛,有着像樱桃一样鲜红的嘴唇的山区女人,在忍受着痛苦……她在忍受着饥饿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

⑵憎恨,无对象的、无情的憎恨涌上心头,扼住了她的喉咙,紧压住她的心,总也不肯松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本,分析山区女人的形象特点。

4.文章以“春天的大自然在欢笑,因为鲜红的樱桃成熟了,穷人的孩子出生了” 简洁收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由“世界读书日”引出论题“慢阅读”。

B. 文中④到⑥段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

C. 文中④段作者从正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

D. 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倡慢阅读,并列举了慢阅读的诸多好处。

2.下列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B. “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

C. “慢阅读”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D. “慢阅读”需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如考试类的、健康类、工具书等。

3.结合第⑦段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查看答案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①之山。众狙见之,恂然②弃而走,逃于深蓁③。有一狙焉,委蛇④攫搔⑤,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⑥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⑦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狙(jū):猕猴。  ②恂然:恐惧的样子。   ③蓁:荆棘,草木丛。④委蛇(wēi yí):弯曲身体。   ⑤攫搔(juézào):从容转身,手舞足蹈的样子。⑥执:立刻。    ⑦殛:杀戮、杀死。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颜不疑而师董梧∕吾谁与    B. 王命相者射之∕尝百里外

C. 谓其友颜不疑曰∕三臣于草庐之中    D. 众狙之∕才美不外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颜 不 疑 归 而 师 董 梧 以 助 其 色 去 乐 辞 显 三 年 而 国 人 称 之。

3.简要说说本文的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