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一二两句中描写了“橘柚香”、“江风引雨”等景色,请选择一处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示例一:“橘柚香”运用了反衬的写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示例二:“江风引雨”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2.诗人借助想象,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品析诗歌语言。赏析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所以“橘柚香”运用了反衬的写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后两句诗人借助想象,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B. 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

C.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之,

D. 余强饮三大白别。               乃记之去。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B. 坐潭上

C.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查看答案

题目:秋天里的故事,真美!

要求:(1)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查看答案

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请你参加“品味文人的孤独”专题学习活动。

(1)你认为谁是孤独的?请任选下面一人,写出对其“孤独”的理解。(形式不限)

陶渊明柳宗元、 陈子昂、杜甫、苏轼、李清照、鲁迅

屈原是孤独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

张岱是孤独的。隆冬深夜去湖心亭看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不属于表现文人孤独的一项是_______

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 些 人

张晓风

⑴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⑵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那天,放学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⑶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⑷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⑸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⑹“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⑺“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⑻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些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⑼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黝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⑽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⑾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⑿那陌生的脸于我是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⒀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⒁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未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注解之外了解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⒂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⒃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语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

⒄是啊,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我们模糊了他们的面庞,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带给我的美好与触动不是比一个名字更有价值吗?

1.文章共写了我记忆中的四个人,请补充女老师和米店胖女人让我觉得难忘的原因。

女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店胖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衫褴褛的中年人:他的无助、路人的冷漠、我的自责

代数老师:对学生负责,真心为学生好,体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第七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第十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划横线句写道:“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⒄段的作用。

5.读罢全文,你一定会发觉你的生命中也曾出现过“有些人”。请用简洁的语言讲一讲关于他(她)的事儿。

 

查看答案

人生二维码:简单与专注

徐 飞

①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远方,留得星星点点回忆。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

②我担心,“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说法,会不会让你们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胜于拼本事”的乱象,会不会让你们急着去找靠山、拉关系?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会不会让你们心浮气躁?

③面对这些问题,“简单、专注”或许是一剂良方,这也是我给诸位的毕业礼物——人生二维码。

④首先,_______________。一个人对物质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有限的。因此,不要盲目攀比,要乐于并习惯于过简朴和简约的健康生活。纵然社会纷繁浮躁、物欲横流,但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豪宅香车,永远不应成为你们奋斗的动因,财富多寡更不应成为你们人生高度的标准。

⑤其次,追求人际关系的简单。A走出校门,也许你们会因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会“来事”和“勾兑”。诚然,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关系都客观存在。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尽量让关系简单些、纯粹些。B希望大家坚守本色,摒弃势利,淡化功利,把宝贵的精力用在事业上。

⑥再次,简单起步,持续改进。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理想巨人、行动矮子之人。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更要切实行动。2014年,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我校有3位校友荣膺该奖项。其中有一位是交通运输系1982届校友王争鸣。他在分配工作的第三天就去了现场,几乎两年没有回过单位,更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勘测现场度过的。王争鸣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助理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内尖子。他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白搭。

⑦最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真理世界和认知系统中最伟大最深刻的东西,同样也是简明的、直白的,正所谓“大道至简”。因此,同学们要学会透过表象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穿过复杂的重重迷雾洞见现象背后简明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和本质规律。

⑧扫一扫“简单、专注”二维码,希望你们人生从此变得“专注”。

⑨专注,__________。专注当然要知道专注于什么,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点在哪儿一样。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他们之所以碌碌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生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生活就将变得凌乱无序,慵懒苟且。

⑩专注,还要持之以恒,勤勉勤奋。实证研究和大数据表明,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才俊、专家或翘楚,一般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实际上,但凡杰出成就者,他们对事业都执着专注,无怨无悔,甚或如痴如醉。

⑪同学们,毕业在即,请你们欣然接受这份二维码,得闲时扫一扫。

1.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写出第④段和第⑨段的中心句。

2.“整天把心思放在如何入‘群’进 ‘圈’、经营人脉,放在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长此以往还会扭曲人格、异化行为。”这句是从第⑤段中摘出来的,如果放回原文,应放____ (A,B)位置。

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