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生二维码:简单与专注 徐 飞 ①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

人生二维码:简单与专注

徐 飞

①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远方,留得星星点点回忆。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

②我担心,“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说法,会不会让你们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胜于拼本事”的乱象,会不会让你们急着去找靠山、拉关系?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会不会让你们心浮气躁?

③面对这些问题,“简单、专注”或许是一剂良方,这也是我给诸位的毕业礼物——人生二维码。

④首先,_______________。一个人对物质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有限的。因此,不要盲目攀比,要乐于并习惯于过简朴和简约的健康生活。纵然社会纷繁浮躁、物欲横流,但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豪宅香车,永远不应成为你们奋斗的动因,财富多寡更不应成为你们人生高度的标准。

⑤其次,追求人际关系的简单。A走出校门,也许你们会因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会“来事”和“勾兑”。诚然,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关系都客观存在。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尽量让关系简单些、纯粹些。B希望大家坚守本色,摒弃势利,淡化功利,把宝贵的精力用在事业上。

⑥再次,简单起步,持续改进。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理想巨人、行动矮子之人。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更要切实行动。2014年,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我校有3位校友荣膺该奖项。其中有一位是交通运输系1982届校友王争鸣。他在分配工作的第三天就去了现场,几乎两年没有回过单位,更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勘测现场度过的。王争鸣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助理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内尖子。他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白搭。

⑦最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真理世界和认知系统中最伟大最深刻的东西,同样也是简明的、直白的,正所谓“大道至简”。因此,同学们要学会透过表象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穿过复杂的重重迷雾洞见现象背后简明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和本质规律。

⑧扫一扫“简单、专注”二维码,希望你们人生从此变得“专注”。

⑨专注,__________。专注当然要知道专注于什么,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点在哪儿一样。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他们之所以碌碌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生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生活就将变得凌乱无序,慵懒苟且。

⑩专注,还要持之以恒,勤勉勤奋。实证研究和大数据表明,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才俊、专家或翘楚,一般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实际上,但凡杰出成就者,他们对事业都执着专注,无怨无悔,甚或如痴如醉。

⑪同学们,毕业在即,请你们欣然接受这份二维码,得闲时扫一扫。

1.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写出第④段和第⑨段的中心句。

2.“整天把心思放在如何入‘群’进 ‘圈’、经营人脉,放在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长此以往还会扭曲人格、异化行为。”这句是从第⑤段中摘出来的,如果放回原文,应放____ (A,B)位置。

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第(4)段,应追求物质生活的简单。第(9)段,要有目标。 2.B 3.举例论证,作用:用王争鸣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助理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内尖子的事例具体论证了“简单起步,持续改进” (“既要志存高远,更要切实行动”)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4.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对“专注”的论述,强调中心论点。 5.作者首先针对当前社会现象提出:“‘简单、专注’或许是面对诸多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的观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分别从两个方面就“如何做到简单”和“如何做到专注”进行了具体的论证;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总结全文。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解答要在认真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论据要证明的观点,依据观点作答即可。第四段中“一个人对物质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有限的”“要乐于并习惯于过简朴和简约的健康生活”“财富多寡更不应成为你们人生高度的标准”这几句话都在强调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简单。第九段空格后的语句是“专注当然要知道专注于什么”可知,空格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什么”可以从后面的文本所举的例子概括,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辨识和句子的连贯。应该放在B处,放在A处语句不通顺,与后文的“走出校门”连接的话造成语意的中断。放在B处,过渡自然,语句通顺,且与前面的文字形成一正一反的论据,这样就运用了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文字的观点——追求人际关系的简单。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解答可以结合文章的第7段所写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真理世界和认知系统中最伟大最深刻的东西,同样也是简明的、直白的,正所谓‘大道至简’”的话语,并结合文章所写的“简单”和“专注”,加上自己的生活体会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一个人生活上追求简单,就容易专注做事;一个人专注于做事,那他就不会过多地追求生活的奢侈我,所以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本题要求补写的是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选择的事实论据要能证明“专注,还要持之以恒,勤勉勤奋”这一观点即可,语言做到简明概括。 点睛:补写论据要注意: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酌:饮酒。②愀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③泫然:流泪貌。亦指流泪。

1.下列句中,加点的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广才

B. 数谏故

C.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 屠惧,投

2.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准确断句。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4.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

风渐劲时:

猛风大起时:

5.作者认为滕子京该不该伤心,为什么?为什么认为自己就真可哭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作者把两者放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_______________,孤帆天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5)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6)写出描写风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④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④②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从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做了论述。他劝勉晚辈勤学励志,必须从淡薄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浮躁。

B. 《西湖游记两则》作者是袁宏道,他是湖广公安人,“公安派”的创始人之一。明代文学家,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本事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就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陌上桑》和《木兰诗》被称为乐府诗的“双璧”。

D.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和科举制度制的罪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