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窃读记 林海音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

阅读文章回答小题

窃读记

林海音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伎,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⑧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⑨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⑩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请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四平八稳”的理解。

⑵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章第段划横线的句子。

4.本文第⑩—段对店员采用哪种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1.本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2.⑴“四平八稳”形象地表现出我见到此书没有被卖出去时的激动心情,仿佛感到书也和我心有灵犀,欣悦之情跃然纸上。 ⑵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总结前次窃读被“抓”的惨痛心理;用“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一句引出“我”新的窃读经历。 3.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松快的心情。 4.《窃读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店员的友善,富有爱心。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题中重要词语的内涵和作用。主要理解“窃读”指什么说的,“窃读”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当然读懂全文内容是作答是关键。 2.试题分析:⑴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四平八稳”表面是写书还放在书架上,实际上是写人物激动的心情。所以要联系上文的情节内容来解答这个词比较好。⑵考查语段的作用。首先要答出过渡的作用,然后再答出承接上文的什么内容,引起下文的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要具体地一一指明。不能仅仅答套话。 3.试题分析:赏析文句。也是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明显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作用时,要答出自己当时的心理和心情。 4.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此类题目解答时既要答出手法,又要写出需要赏析句子的内容。本题干限定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答题的角度比较好把握。因为第⑩—⑫段对店员主要运用的是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所以主要考虑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然后答出作用,也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意义就可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途遇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又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待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露其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方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解释字词:  

暴:            隧:

3.用“/”为下面的这句话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顾野有麦场,场主以薪积其中,苫蔽成丘。

(2)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5.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

                            和屠户杀狼。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它讲述的是_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生动的再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3)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4)《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倾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不满东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工怒触不周山》)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即将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B.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 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