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三)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

(3)无与为乐者____

(4)水中藻荇交横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1)文中描写月色的精妙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郁闷、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门 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交错纵横 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被贬,心情郁闷; 月色很美。 4.表现出苏轼的自得(愉悦)之情。月色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解析】选自《东坡志林》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如“户”是古今差异词,这里是“门”;“念”是动词“考虑”的意思。 点晴:试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平时要分类归纳积累,解题时,才能做到正确解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亦(也)、寝(睡觉)、相与(一同,一起)”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何(哪)、但(只)、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3.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是写月色的最精妙的一句。(2)题解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的情感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的情怀,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对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结合文章中作者的情感,选择其一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像酸枣一样活着(有删改)

王新芳

①在我的故乡,田边地头、沟沟岔岔,遍生着一丛丛一堆堆的酸枣树它平常之极,又高贵之极。

②或许是鸟嘴里意外滑落下的一粒籽,一捧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从此在这里落户安家。

③酸枣树高不足尺,满身硬刺,明知道长不成栋梁高树,却还在努力生长。它默默兀立着,从不需要谁的关照和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成为一簇怒放的生命。六月间,枣树开花了,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如夜空中的繁星,随风散布着一种沁人的苦香。随后,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枝叶由绿转黄,树上就结出小小的酸枣,亮亮的,红红的,像珍珠,又像玛瑙。此时,酸枣便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宝了。

④酸枣质朴无华,价值却很高。树叶可提取酸叶酮,对冠心病有较好疗效。核壳可制活性炭,还能当柴烧。果肉可制酸枣面、酿酒、做醋,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特别是加工生产的酸枣仁,更是名贵中药材,可养肝安神,宁心敛汁。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盗汗。酸枣就像一盏灯,给乡亲们苦涩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⑤冬日里,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骑上一辆破自行车,戴上两条粗布制成的细长口袋,冒着凌冽的寒风出发了。他约上几个人偷偷去外地买枣。北到临城,赞皇,南到邢台,沙河,100公里开外的村庄,都留下父亲的足迹。酸枣几毛钱一斤,枣仁几十元一斤,加工后的利润少不了20%,挣得钱相当于生产队公分的10倍。可观的利润让父亲甘冒风险,他从来不是一个胆小的人。

⑥那时饭店很少,即使有,父亲也舍不得进去。他出门带着干粮,午饭时,父亲往往是干咽窝头。遇到小河,就砸开冰面,喝一口冰水。粗劣的饭食侵害着父亲的胃。而酸枣产地多在山区,动不动就是几里长的大坡。父亲身高一米八,体重却仅有100斤,竹竿一样弱不禁风。买枣的时候,父亲常常忘记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能多买就多买,能多装就多装。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推着200多斤的枣上坡的,一定是拼尽全身的力气。在推上坡顶的一刻,父亲瘫软在地,急剧的呼吸无情地破坏了父亲的肺。

⑦父亲大口喘息着,并不觉得痛苦。他一定还记得我手腕上的手表吧?月明星稀的打谷场上,父亲用笔在我细细的手腕上画了一个手表,很肯定地说,你以后会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小小的我将信将疑,我不知道身为农民的父亲何以如此肯定呢?但我知道,父亲是个开朗而明媚的人,即使经常为生活发愁,也一直有个美好的希望在心里。

⑧父亲和酸枣加工相依相偎,干了一辈子,真正的退休要从那次晒枣核说起。

⑨当时,父亲把枣核晒在村南的公路上,那是一个坡度很大的陡坡,一半晒枣核,一半过人。谁知天不作美,偏偏遇上连阴雨,一下就是10来天,有时雨大,有时雨小,就没个放晴的时候。父亲一天到晚长在公路边,白天打着伞,凄风冷雨,冻得父亲感冒了。夜晚父亲住在路边的窝棚里,窝棚漏雨,父亲的被褥都湿了。

⑩就是那一次看枣,让母亲痛下决心,坚决不让父亲再干枣仁加工生意。母亲说,钱多了多花,少了少花,为了挣俩钱把命搭进去,那太不值得了。父亲从生意行中退了休,每天在墙根下闲坐,不时咳嗽着,气喘着。有时他又会羡慕别人生意的红火,豪迈地说过几天也拉一车酸枣的话,母亲马上打断他 ,你忘了那年晒枣核的事了?母亲一揭短,父亲就再也不敢言语了。

又是一年枣花香,枣花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村庄里又弥漫着动人的药香。一只斑鸠在鸣叫,它的叫声瞬间压住了风声。过不了多久,鲜红亮丽的酸枣就会挂满枝头,乡亲们又会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虽然枣仁加工的过程有苦有泪,但枣仁毕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所以,心存感激。

生命,野草一样生生灭灭,读黄了每一片草叶,昨天和今天总是一个样,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的抄袭模仿。人,必须像酸枣一样活着。在黑夜里等待,在狂风暴雨里等待,就算只出现一点点阳光,也想努力朝着那些光生长。

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平常至极”与“高贵至极”是否矛盾?为什么?

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1)六月间,枣树开花了,小米一般,黄黄绿绿的,如夜空中的繁星,随风散布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苦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到小河,就砸开冰面,喝一口冰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像酸枣一样活着》的理解。

 

查看答案

二、阅读

(一)我的母亲(节选)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去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每天“天刚亮”到“天大明”时,母亲总要对“我”做两件事情,是哪两件事情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用原文回答)由此可以看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3.认真品读下面这个句子体会它所包含的情感。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和“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5.请你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采访、考察后写成的一部_______作品。它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_________的真实生活。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某校开展了“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2016年3月13日下午,济南泉城中学初二(7)班的张岩同学路经明湖小区,恰逢明湖小区一位82岁高龄独自外出的老大娘不慎摔倒,当时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且老人摔伤严重,张岩于是马上和另外两名热心人一起把老人扶起并马上采取了有效的救护措施,使老人转危为安。当时把老人扶起来后,他又询问了老人家庭住址,把老人送回家并把老人安顿在床上休息,直到看着老人安全后才离开。

(1)请给上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15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

小华:“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呀!”

张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昊:“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其实不是问题,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正直的心,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了。”

(3)请你为本次活动提供一个你身边的“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事例。(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给生命以花香,生命才会还你芬芳;给人生以意趣,人生才会还你风景;___________。       释下心灵的重负,给生命一点空隙,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红尘飞舞的忙碌中仍然葆有一份诗意浪漫的情怀,让自己在平平淡淡的生命时光里,收藏每一寸清风朗月,每一程鸟语花香,每一天都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地活着,平淡的生活才会有色彩有意义,人生才能得到自我世界的恬美闲适、饱满丰yíng。

(1)给加点字注意,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  _____有  丰yíng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释下”的“释”的意思是_________。“恬美”的意思是_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