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

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指张溥。②钞,通“抄”。③沃:浇、洗。④汤:热水。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白雪纷纷/何所似

C. 所读/书必手钞    D.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______

(3)如是者六七始______    (4)即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大笑              好之者不如之者

B. 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冬日手皲沃汤数次    吾三省吾身

D. 三人行,有我师焉    所读书手钞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5.[甲][乙]两文讲述了两个儿童的故事,[甲]文侧重表现谢道韫的__________,[乙]文侧重表现张溥的__________________

 

1.C 2.(1)急(2)相比(3)停止(4)烧 3.A 4.(1)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5.聪慧机敏勤奋刻苦 【解析】甲: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 乙: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C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应为:所读书/必手钞。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骤”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急”的意思。 3.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两个“乐”的含义不同,第一个的意思是“高兴”,第二个的意思是“以……为乐”。B:和。C:每天。D:一定。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欣然”“似”“成”是此题中的关键字,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从“未若柳絮因风起”可以看出谢道韫的聪慧,乙文从“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可知张溥的勤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小说集《朝花夕拾》,他的散文集有《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思,思绪。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春》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丢给我们两道选择题,一是快乐,一是不快乐。你选择了快乐,你就选择了阳光,选择了温暖。你会看到花开,听到鸟叫,你会在凡来尘往中,感受到活着的喜悦。既然遇到一些坎坷一些挫折,你也能乐观地面对。因为你知道,唯有快乐,才能减轻生活A(    )给你的疼痛,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或许就能等来云开日出的那一天。相反,       ,整天自怨自艾,你的耳朵将会失聪,你的眼睛将会失明,你看不到花花绿绿的好,你听不到流水和清风的欢唱。你的世界,布满B(    ),你活得消极又沉闷,生的乐趣,将被你一点一点活埋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我为什么快乐。那是因为我别无选择,除了选择快乐。

(1)为文中A、B两个括号处分别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附加  附属  阴霾  阴晦

A               B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宵(xiāo)   (zhù)蓄     咄(duō)逼人    翻来(fù)去

B. (lì)临     粗(kuàng)   不求(shèn)解   花枝(zhāo)展

C. (zháo)落   (jué)别     人迹(hǎn)至    (jié)然不同

D. (mì)     (hàn)萏     喜出(wàng)外   人声(dǐng)沸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

(6)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乎(         )  温而知新(                  )

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臣卑鄙    B.可一战    C可调素琴    D.皆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