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

(2)是以谓之“文”也______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 “文”

(2)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1.什么因此 2.(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5.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导你的道理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孔子说:“不到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去教他了。”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孔子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 1.试题分析: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如“是以”:因此。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何以”是个宾语前置句,所以“何”的“什么”之意。 2.试题分析: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试题分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是”“愤”“悱”等字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4.试题分析:考查提取三个方面要点的能力。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区别,如“虚心”是态度,“举一反三”的方法。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等等都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5.试题分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孔子解释子贡提出的问题。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从而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是伟大的教育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记教导自己的学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请把选文第一则补充完整。

子曰:“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疏食饮水_____  (2)博学而_____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 选文第二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9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思而不学则              (2)知之者不如之者(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不知不愠         择其善者从之

B.公欣       不以为

C.可以师矣     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天命    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             )    (2)人不知而不(                )

(3)不其忧(             )    (4)不(              )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1)                               (2)                         

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亦乎(            )  (2)不习乎(           )

(3)不其忧(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的态度。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勉励学生要珍惜时间。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4.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请结合其中一则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   _________

(3)人不其忧   _________        (4)博学而   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⑪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