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常常站立在波涛翻卷的狮泉河边发呆,心想...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常常站立在波涛翻卷的狮泉河边发呆,心想,水的力量和生命是多么伟大啊。

②看不到些许的伤痕,更没有皱纹和白发,永远年轻地喧嚣着,如同新生命的那一刹那。

③它们来自一万年前的冰川。

④我在西藏的高原上,看到过这个世界最为纯净的水。

⑤他们历经沧桑,依然珠圆玉润,没有一丝疲倦和倦怠。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③①⑤②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④②⑤③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排序。通读这几个句子,写的内容是由看到最纯静的水而引发的感慨。故④是首句;③句承接④句讲世界最为纯净的水的原因;①②⑤三个句子,①句是感慨的发起,⑤句“他们”是承接①句;②句又与⑤句对应。据此分析,可得句序为④③①⑤②。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4)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撤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qī楚之美,让你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迷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qī楚__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

3.“十分艳丽”中,“艳丽”的意思是。

 

查看答案

写作

    由于不懂得付出,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旅途的风景;由于不懂得坚守,你或许差点错过了学业的成功;由于不懂得珍惜,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温暖的亲情……莎士比亚说过:“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里。”

依据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请以“差点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剥玉米  

安宁

①剥玉米当然是全家老少都要参与的大事。

②秋天的傍晚,有些凉意,月亮早早地就升上了天空,挂在某棵梧桐树的树梢上,幽幽地将皎洁的月光投向整个村庄。如果我能爬到月亮上去,一定会看到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此刻都和我家一样,坐在院子高高的玉米堆前,一心一意地埋头剥着玉米。有时候玉米里隐藏了整个秋天的小虫子们,也会出来热闹热闹,钻到你的鞋子里、袖筒里,或者脊背上。它们一个一个都吃得圆滚滚的,有时候因为太胖爬不动,就会直接从高高的玉米堆上骨碌下来。小孩子们也学它们,爬到高处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于是院子里便会响起大人们的叫骂声,让他们赶紧滚回床上睡觉去!

③只有像我这样的笨孩子,躲在角落里一个一个地剥着玉米,最后被大人们忘记了,自己坐着睡过去了。朦胧中听见母亲叫我,才一个激灵醒过来,看到大人们已经剥完了大半,并将玉米编织在一起,准备明天挂到梧桐树或者平房上去了。我有些愧疚,为自己偷了懒。于是无声无息地拍落身上的玉米须、小虫子和灰尘,“啪嗒啪嗒”地走去上了床。眼皮沉沉地合上的那一刻,我听到院子里疲惫不堪的父母在絮叨争吵着什么,可是我已经顾不得了,一脚就踏入了梦乡。

④剥玉米的盛事,要持续很多天。在绵绵的秋雨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赶着要将玉米剥完了,挂到院子的角角落落里去。但凡能够砸进钉子 的墙上,都会挂满了玉米。所有的梧桐树,也全变成了金黄色,从上到下,里三层外三层的,犹如披了一件黄金铠甲。平房的四面墙上,当然更是挂得满满当当的。站在高处看四面八方,会觉得此时的村子,跟个披红挂绿的新郎官似的,很阔气,也很土豪。

⑤如果赶上阴雨绵绵的秋天,玉米一挂上树,就得立刻给披上塑料做的雨衣。我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啪啪”地打在塑料上,而后又顺着玉米滑落下去,在地上滴出一个一个的小坑。我于是有些无端地发愁,想着玉米要是发霉了怎么办呢?所以天还是快快地晴起来吧,等着晒干了,我们全家好进入下一个浩大工程——剥玉米粒。我这样想着,听见母亲也在身后长长地叹气,于是整个下雨的秋天,一切便都是阴郁的、潮湿的,快要生了霉,腐烂了一样。

⑥所以天一放晴,看着挂在外层的玉米差不多干了,父母便又带领我和姐姐摘下来,扔到大铁盆里去。一整个冬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剥玉米棒,不停歇地剥,好像我们生下来就只做这一件事一样。母亲是负责用剪刀将玉米插出一两道“垄沟”的人,这样方便我们顺着垄沟去剥。她还教我和姐姐,用一个剥完的玉米棒,代替手去剥另外一个玉米棒,这样可以更省劲,也不致于让手很快地红肿疼痛。

⑦夜晚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关起门来,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剥着玉米棒。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在大铁盆里,单调地附和着夜色中墙根下蛐蛐们的鸣叫。有时候我和姐姐偷懒,跑到床上去玩过家家。隔着蚊帐,看到父母的影子落在对面墙上,一高一低,忽而抬头,忽而弯腰,好像皮影戏一样好玩。于是我和姐姐也将手高高地举起来,模拟出羊、马、兔子或者小狗等动物。两个人玩着玩着,还会一语不合,争执起来。父亲听了心烦,让我们要么下来剥玉米,要么赶紧躺下睡觉。我和姐姐怕父亲脾气再大一些,将玉米棒“砰”的一声砸过来,也便消了声,躺下乖乖地入了梦乡。

⑧梦里都在做什么呢,现在已经忘了,大约,也是在无休无止地剥着玉米吧,一直剥到冬天快要过去,挂在院子里的金灿灿的玉米棒,全都进了麻袋,运进粮库里去,换成我们需要的烧饼、衣服、咸菜或者针头线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有何作用?(内容和结构)

2.请说说第⑤段“听见母亲也在身后长长地叹气”中母亲“叹气”的原因。

3.任选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语句。

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在大铁盆里,单调地附和着夜色中墙根下蛐蛐们的鸣叫。

4.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

5.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学生田间劳作体验”的看法。

    链接材料:924日,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样的“室外劳动课”。八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跟秋收的农民伯伯零距离,学着掰玉米、清理玉米皮。

 

查看答案

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

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权威调查】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