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刘 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刘   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王使人安陵君曰          太守

B. 秦王不                    学而时习之,不亦

C. 安陵君其寡人              潭中鱼可百

D. 愿终守                    忘路远近

2.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文章既然主要表现唐雎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秦王与安陵君的言行?

 

1.B 2.(1)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思,是轻视我吗?(2)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了,就要让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3.写秦王的言行主要起反衬作用,侧面表现唐雎的不畏强暴,正气凛然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秦王前倨后恭、外强中干。写安陵君的言行主要从正面衬托唐雎的不畏强暴,正气凛然的形象。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解析】 1.A.谓:分别解释为:对/是。B. 说:通假字,通“悦”,高兴。C. 许:答应/左右D. 之: 代词 /助词,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句注意“广”“逆”“轻”的翻译。2句注意“缟素”“是”的翻译。 【点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本文秦王和安陵君的出现,是间接描写唐雎的不畏强暴。二者从反面衬托唐雎的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 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

①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信仰什么,常常引起外国人好奇。因为世界上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约占全部人口的84%。确实,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因此有外国人经常问:既然没信仰,那你生活有什么准则?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②一位资深的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我说,载于旧约的“黄金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是最重要的信仰。我说,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是中国人的信条。 

③那位神学家说,这和我们的“黄金律”很相近,的确也很伟大,但我们是宗教信仰,有神在监督着,你们的信仰靠谁来监督?我回答说,我们的信仰是“文化信仰”,有“诸神”在监督,就是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种来自周围人的社会监督很有效,无处不在;还有自我监督,就是“良心”,我们讲“天地良心”“君子慎独”,说的就是自己监督自己。天地是“道”,对于“道”的信奉、崇敬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核心。这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信仰形态的信仰。它具有非人格神的特点,但具有最高命令的意义,对整个社会有确立价值、约束行为的功能。 

④宗教信仰在世界许多地方培育了人们的道德,建立了生活秩序,凝结了人群,固然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但没有宗教信仰绝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具有多种形态,文化信仰也是一种坚定的信仰,而且它不排斥宗教信仰,具有极大的共融性。

⑤其实,人类信仰是多元的。对一个人而言,也可能除了宗教信仰、文化信仰外,还有科学信仰、政治信仰,乃至生活信仰。比如,科学信仰,它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与执着,哥白尼、布鲁诺因坚持地动日心论受到迫害,甚至牺牲生命。维萨里研究血液循环被判死刑,居里夫人研究镭而罹患癌症,都是坚持科学信仰的伟人。

⑥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如在中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碧血一腔染山河”的马本斋。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那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不都是因为坚定的政治信仰? 

⑦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反而有的人变得困惑迷茫了,许多人在感叹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失去了传统的信仰,又没有补充新的信仰。有人因此提出,传统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过时了,是否应当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其实,传统的价值是千百年来由民众一代又一代沉淀形成的,不是由圣贤们规定的。今天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重新提炼和发展,形成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价值信仰,它应当是在传统价值信仰上的继承和扬弃。 

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文化信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当坚持信仰的自觉,更加珍视我们祖先传下的信仰,同时亦应展现更加进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的胸怀。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赵启正 筑文)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信仰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具有极大的共融性和包容性。

B. 人类信仰是多元的,会随着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形式的信仰。

C. 应当要珍视我们的传统信仰,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继承和扬弃。

D. 我们要坚信信仰的自觉,要展现出进步、包容和自信的胸怀。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但并不等于他们没有任何信仰。

B. “诸神”就是指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种来自周围人的社会。

C.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文化信仰。

D. 中国的文化信仰具有多元性,对于“道”的信奉、崇敬就是它的核心。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目的就是为了论述清楚信仰具有多元化这一核心问题。

B. 第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科学信仰的坚定,体现出信仰的多元性特征。

C. 本文围绕中国的文化信仰展开论述,从对中国信仰的质疑到信仰多元性的特征再到对传统文化的信仰的继承与扬弃,层层深入,论证严密。

D. 新时期很多人的迷茫是因为没有找到传统信仰与新的信仰之间的契合点,从而觉得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

 

查看答案

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南朝梁

B. 《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宋代

C.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散文选》——沈从文——现当代

D. 《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 凯勒——美国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      ,从枯黄读出       ,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        ,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   翠绿   意境   灵魂

B. 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

C. 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

D.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 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