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立文还需心先行 ①怎么写出好文章? ②这两个问号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有些时日了。...

 

立文还需心先行

①怎么写出好文章?

②这两个问号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有些时日了。人们常问,我也常想。不知各位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偶尔被生活撞了一下,胸中涌起一股激流,想着一定要动笔把这脑袋里的、胸膛内的统统变作文字。幸运的时候如有神助,不多时辰便能尽抒胸臆,看着通篇文字满心欢喜。当然也少不了词不达意,未言明未道尽的时候,任凭脑袋里的如何翻腾,手底下就是做不出半点回应来,或是空悬着一双手干着急,或是因敲打半天又悉数删去而急躁烦闷,在遣词造句上折腾反复,须臾间尽丢提笔时的劲头。

③写文章最理想的状态即是脑、心、手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此乃作文的最高境界,需在文字上勤练,也需在生活里多炼。多数时候写文章大抵是这样两种情况,或是心手相连而脑未到,或是手脑齐进而心缺席。由心牵动手的多作于心境起伏、有所体悟之时,提笔即来,偶尔伴着泪水,洇开字迹;偶尔幸福愉悦,每一个字都似能开出一朵花来。心就位时,手下功夫大多顺畅,省时省力。

④相反,只有脑作指挥,心不就位,写起来就不尽畅快了。心未动却又需要写点东西的时候,十分容易陷入手和脑的尴尬境地,无心即无感,无感的和自己牵不起多少联系,这时候多会靠着脑袋来硬想,经历一番搜肠刮肚的煎熬,费力扯起一根线头,而脆弱的细线又常常会被思维的棱角扯断,致使“机器故障”。这种时候提笔,多会事先比划下需要填多少字,分几个段落,每段说什么,勾画个草图来,但真正施起工时,不是少“水泥”就是缺“钢板”,只好拾些“木板草料”拼拼凑凑,这样的“房子”盖得潦草,住得心慌。如此写出来的也称不得是一篇文章,或是作了他人的传声筒,或是作了材料的搬运工,唯独少了个自己。

⑤立文还需心先行。心先行,说着简单,做着却不易,要能压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时候将之自然抒发出来,不可硬做文,不可枉做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全文内容,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③段画线句“由心牵动手的多作于心境起伏、有所体悟之时,提笔即来,偶尔伴着泪水,洇开字迹;偶尔幸福愉悦,每一个字都似能开出一朵花来”如何理解?

 

1.立文还需心先行。 2.是脑、心、手通力合作、协调配合;需在文字上勤练,也需在生活里多练;能压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时候将之自然抒发出来。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只有脑作指挥,心不就位,写起来就不尽畅快了”这一观点。 4.写作时如果能将心里的感情流畅地表达出来,是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形象地告诉读者如何写好文章。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此题中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写文章最理想的状态即是脑、心、手通力合作、协调配合”“需在文字上勤练,也需在生活里多炼”“要能压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时候将之自然抒发出来 ”这些句子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3.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从“而脆弱的细线又常常会被思维的棱角扯断”“不是少‘水泥’就是缺‘钢板’”可以看出本段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有脑作指挥,心不就位,写起来就不尽畅快了”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从“由心牵动手的”可以看出指的是出自心灵的感情,“一个字都似能开出一朵花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事情。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告诉读者写文章的正确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文章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文章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2)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香樟树下”也可作为本文章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朗诵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的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开头两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乡愁”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请挑选出来并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天文专家表示,于108日登场的月全食天象是中国的观测者今年能观察到的唯一一次月全食现象,而且中国全境观测条件都不错,只要天气晴朗,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挂夜空。

1015日下午三点,“天文社”拟召开一次“神秘的月全食”专题活动,请你通知所有成员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并提前准备好发言内容。(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1)“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

(2)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①大闯五台山________②浔阳楼题反诗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它不仅陶醉了神州大地,也赢得了许多国际友人的赞赏,以至受到英国女王的青lài。法国影评家认为《天仙配》“赏人心目”;日本戏曲专家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韵味清新,别俱风格”。“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戏像春天绽放的杜鹃,绚丽夺目;黄梅戏像______            ______, _____       ____。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ài ______     ______      淙不尽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句内容相应,句式基本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壮在南冈。 《观刈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⑦持节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密州出猎》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夜》

(2)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片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