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箴言告诉我们,任何客观的成就,都是从细小的起...

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箴言告诉我们,任何客观的成就,都是从细小的起点开始的,成功不会一下子来到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好的起点让我们插上翅膀,不好的起点让我们步履艰难。

请以《不一样的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不一样的起点 起点,在现在大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名词,起点的高度,似乎决定着终点的远近,家长们总是说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他们看来,输掉了起点那一战就是输掉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战,诚然,起点是重要的,但同时又是不重要的。《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刚出世的起点上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这个战场上没有谁输谁赢,有的只是同样的纯洁善。所以,起点不重要,至少在这里。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且幼稚,不仅是同学们捉弄的对象,而且连老师也十分反感他,曾经“诗歌欣赏课”的老师强烈要求他改修别的课,虽然艾金森是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好学生,但每当他朗诵自己的作品时,那滑稽模样,总让同学们捧腹大笑,严重影响课堂纪律,致使课无法继续,有一次历史考试。艾金森考了35分,历史老师这样说:“他没有半点儿历史感,哦,不,是什么感也没有。”艾金森的父亲更是认定他是个智障,十分要厌恶他,而且从不和他说话。敢问,这样一个艾金森他的起点高嘛?很低,又或者可以说没有。后来,走上社会的艾金森更是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的举止而找不到工作。但他从没有气馁,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终于有一天,英国《非九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中了艾金森,从此,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有一点腼腆而风靡全球……艾金森就这样成功了。纵然有着那样的起点。他的成功,在路上。所以,起点不重要,至少在他身上。 看看!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那些每天上下学走几十里的孩子,那些夜里几乎没灯写作业的孩子,那些放学后还要料理家务的孩子,那些……他们的起点都是那么的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飞的又是那么得高!看看!那些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那些成天待在网吧玩游戏的孩子,那些生活富裕却不知道珍惜的孩子,那些……他们的起点是那么的高,但是,他们飞到哪儿去了?天上?看不见,喔原来还在地上。他们的成功,在路上。他们的失败,在路上。所以,起点不重要,至少在他们身上。 起点,固然重要。但是,路上的我们,更重要!起点输了,我们不怕,怕的是输在终点,所以,请记住,起点,并非终点。努力吧!在路上!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我们美好灿烂的一生便由此开始。那一刻就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然而人生的起点不只是我们出生那一个。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起点:有使人通向成功彼岸的;也有使人坠入失败深渊的。其实每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志向有所差别,所以才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十世纪中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两个风华正茂的中国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踌躇满志得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那片土地。他们要在那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两个年轻人的起点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个年轻人是乐观主义者;而另一个是悲观主义者。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奋斗,那个乐观的人获得了成功,在社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那个悲观的年轻人却一事无成,在生存和被社会淘汰的边缘上苦苦挣扎…… 每个新起点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它。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其完成一半时,乐观的人会说:“只剩一半了!”;而悲观的人会说:“还有一半!”。这充分的反映了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认识。 由此可知,人生的每一个起点都无所谓好坏,只不过在乐观的人看来都是通向成功彼岸的;而在悲观的人看来几乎都是通向失败深渊的。 人生是丰富多采的。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许多起点,要想把握住每一个起点,你就要学着作一个乐观的人,这样你就会感觉到人生的美好,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航标,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 朋友们,学会乐观吧!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没有审题的障碍。起点,意指开始的地点或时间。在写作时要扣住“不一样”这一个关键词。“不一样”既可以指不同人之间的起点以及对待起点的态度的不同,还可以表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所拥有的不同心态。总之应该抓住起点对于自己的成长以及生活的影响即可。可以运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写作,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撞上百分之一的几率》,完成下列小题。

库伯教授的心那年特别狠。有人说是因为他的书稿没能通过编辑的审查,也有人说他就是对学生厌烦了。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那年埃及史课全班63.6%的学生都没有及格。要不是我的运气好,那个百分率就该上升到65.4 了。

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 他讲课快得吓人。谁记笔记的速度都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快,特别是他激动的时候。我奋笔疾书,记的几乎是无法辨认的缩略语,但仍然有一半以上记不下来。笔记不全,学习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考试,我竟得了38 分。我明白,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就是把笔记记全些。

考试成绩出来当晚,我努力想进入梦乡,哪怕是能将那让我伤心欲绝的分数忘记片刻也好。【A】可是“象形文字”啦、“罗塞塔石碑”啦这类词语像万花筒一样在我脑中不停地转啊转。突然, 我的脑子灵光一闪: 干嘛不在笔记本上隔行留空呢? 这样下课以后,我就可以回想授课的内容,把落掉的部分补上。为了表达对古人的敬意,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奥西里斯计划”(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的法老,传说死后成为地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译者注)。

第二天,我就开始尝试“奥西里斯计划”没想到一试就奏效。刚开始的时候上课的内容很难回忆起来。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回忆成了一种游戏。我常常呆在宿舍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模仿老教授讲课,并试着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述课堂的内容。

一天晚上,我在默诵白天上课的内容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为了使我的复述尽可能地流畅,我用了过渡性的语句,比如“我们已经讨论了霍弗拉法老获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次要原因。”此时,我突然想起,教授从来没有把课上的内容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然而,这些主要和次要的内容都整齐地排列和隐藏在看似滔滔不绝的语言中,等待学生们去发现。破解这个秘密后,我发现我的课堂笔记做得更好了,而且课后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每隔一行所缺的内容填上。

【B】我试图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一发现,但他们总是说:“把那些笔记都记下来,你也太傻了!坐着听听就行了嘛。”

考试前一天,我把自己假想为教授,站在他的角度拟出了十道题。拟好题目后,我再想象自己是在考场,结果,我花了四个小时答完了自己出的这十道题。最后,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我的答卷,我高兴地发现,我准确地论述了所有史实和观点。我觉得应该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但没过多久,我的高兴劲就消失得一干二净。我的生死存亡可都押在这十道题上了,要是教授他不考这些,我岂不要完蛋?我心一横:“反正现在再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早晨,在去考场的路上碰到杰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要倒霉了。整个学期杰克一直坐在我旁边,我没见他记过笔记,甚至连书都没见他翻过。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告诉我说:“这学期应该是考第四套题,会考各种历史事件时间、法老的名字、各个朝代、历朝的战争等等。”“第四套试卷是什么?”

我估计,除了我,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库伯教授备有五套试题(每套十个问题),五年期间轮换使用。尽管考完后他将每份试卷都收了回去,但绝没料到学生联谊会的组织能力如此出色。他们是这么干的:专门指定一组学生来记第一套试卷的内容,另外一组记第二套试卷,依次类推。学生离开考场后,凭记忆迅速将这些问题写下来,然后存入联谊会的资料库。这招挺绝,很多学生就这样得到了这五套试题。

听完杰克的解释,我几乎晕倒。我知道,即使奥西里斯和太阳神都来帮我也无济于事了。

唉, 我要倒大霉了。试卷一排一排地往下传, 我听见考场里不断响起各种悲鸣:“哦,上帝”“这次完啦!”我想大概是教授误发了第五套试卷,而不是大家预料中的第四套试卷。

试卷传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同样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气:“哦!这不可能!”那就是我昨天自己出的十道题——顺序不一样但完全相同的十道题!怎么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我相信那是百万分之一的机率。还有比我更走运的人吗?我恢复了镇静,开始奋笔疾书。

最后,库伯教授给我打了100+,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上帝让我在从教之年碰上了一个高材生!”我因此顺利拿下了学士学位。

20 年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 这里有一个家伙能拿下学士学位,完全靠的是运气。

1.文中的“我”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考试后,认为要提高成绩唯一的办法是什么。

2.请将“我”实施“奥西里斯计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补充完整。

①上课记笔记隔行留空,课后通过回想授课的内容,补全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临考前站在教授的角度拟十道考题,认真作答,并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答卷。

3.请对【A】【B】两处画线句子按照要求作简要点评。

【A】处(修辞角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描写角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埃及史的考题竟然与“我”考前自拟的题目完全相同(顺序不一样),这仅仅是靠“运气”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目标要趁早》,完成文后下列小题。

目标要趁早

①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蒂。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给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他们搂着小狗来到朋友家,安然坐下,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嘟囔着说“一只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做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摇头说:“每个小狗都要有一个目标。”

②夫妇俩商量了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起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保护神。

③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帕迪。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也要有目标。

④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太多太多的人,没有目标。其实寻找目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关键是你要知道天下有这样一件唯此为大的事,然后尽早来做。正是你自己需要一个目标,而不是你的父母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你的上级需要它。它的存在,和别人的关系都没有和你的关系那样密切。也就是说,它将是你最亲爱的伙伴,其血肉相连的程度,绝对超过了你和你的父母,你和你的同伴和领导的关系。你可能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所有的亲人,但只要你的目标还在,你就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你就并不孤独和无望。

⑤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作了自己的目标,在孩童的时候,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你会渐渐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本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濡养。

⑥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作了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作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目标是最终极的代名词,它悬挂在人生的瀚海之中,你向它航行,却永远不会抵达。你的快乐就在这跋涉的过程中流淌,而并非把目标攫为己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不具备 终极目标的资格。过一阵子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当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⑦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感,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⑧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化作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作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①~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阅读文章④~⑦段,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时会出现哪些误区?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对于你确立人生目标有何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隆中对》节选

【甲文】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出师表》节选

【乙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帝室之 ___________      (2)英雄 _________

(3)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     (4) 恐托付不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好体现了诗中前句的______________,他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方针是 __________

乙段中最能体现“臣心”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诸葛亮的形象,《隆中对》中侧重表现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则侧重表现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传颂,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请简要介绍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武陵春》,完成下列小题。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时节,从词中哪个语句中可以看出:

2.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得新颖奇巧,被称为“绝唱”,为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材料一: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材料二: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材料三: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1)这三则材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