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

文言文阅读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就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河而其舟_______________     ②今亦死_______________

而百金 _______________        ④许金不酬者也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 贾人浮吕梁而下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佣者笑而应曰    D. 未至,道渴而死

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实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救死扶伤(或救护)]

耕之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于石又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1.翻、倾覆 逃走给,给予这 2.B 3.辍学、笔耕不辍、读书不辍;日薄西山、薄暮暝暝 4.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5.做人要“言必行,行必果”,不能像文中商人那样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亡”是逃跑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和B项“而”都表示转折,其它表示修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其中“辍”是“停止”的意思,“辍学、笔耕不辍、读书不辍”中的“辍”都是“停止”的意思;“薄”是“迫近”的意思,“日薄西山、薄暮暝暝”中“薄”都是“迫近”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若”是“你”的意思,“骤”是“突然”的意思,“或”是:有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围绕做人要“言必行,行必果”来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采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硅。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组已收集了一些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打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预防电信诈骗、增加对这类诈骗的了解,宣传组编写了一个知识卡片,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将其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不要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能向陌生账户存钱;要警惕自称是公安局打来的电话;公安机关不会电话要求群众往银行账户存钱;多学习防骗知识,增强防骗意识。

(3)为了增强大家的防诈骗意识,请你编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要求:表意清楚,语言精练,运用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梁山好汉中,哪位获得过宋徽宗御笔亲写的赦书___

A.宋江 B.吴用 C.卢俊义 D.燕青

2) 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由彼此对立自然因素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斗争。都是什么样的自然因素,请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休闲,无时无刻都是“一机在手,无机烦恼”的状态。

B. 人力资本素质是劳动者作为经济发展要素创造财富的能力,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影像。

C.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2016年中国机场服务大会”上,2015年度机场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出炉,北海福成机场荣获“服务质量优秀奖”。

D. 今年四月,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顺利到达北京,完成了2000公里的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让无人驾驶汽车再次成为人们热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B. 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作辅导。

C.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D. 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