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

喜旺的年

谷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他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14)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到了腊月二十八

3.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2分)

4.文中第⑨段划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

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5.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未见到父母前兴奋(高兴)、,急切担忧(答成“害怕、沮丧、忐忑不安”亦可)。见父母后由兴高采烈转为委曲。 2.加点部分点明喜旺是在数着天数过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喜旺在漫长等待中那种朝思暮想急切盼望的煎熬,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删去后则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3.以雪景衬托人物心情,引起了喜旺对父母不能回家的担忧,烘托了喜旺盼望父母回家的急切心情。 4.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母盼望回家见到亲人见到儿子的急切心情;喜旺父母望孩子时陌生的神态,表现了喜旺的失落感心酸感,与之前的兴高采烈形成强烈反差,揭示了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无奈与心酸。(答出三点可得满分 5.这句话写出了像喜旺这样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的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就像文中的喜旺,独自留守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居然不认识自己,和自己形如陌路;这就是中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的两难境地,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第二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有关心情变化的词语,然后概括总结。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数着日子等父母,去掉后其表达效果很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景物描写作用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孩子兴高采烈,而对孩子有陌生的感觉,揭示了留守儿童的境遇。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结合或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呼吁家庭,社会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陈涉世家》与《楚人养狙》,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患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④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⑤,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í)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ū),猴类。 ②部分:安排。③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④相与:一起。⑤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á),关兽的木笼。

1.解释加横线词语意思。

楚人______        使老狙率以山中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D. 狙公/卒馁/而死

3.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振臂一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下阕重在______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以“话说襄阳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对联〗闻听三国故事,起点在襄阳,想当年,刘玄德猥自枉屈,三顾茅庐,求得卧龙先生出山辅佐。诸葛亮六出祁山,安邦定国鞠躬尽瘁。依据这些史实,老师拟写了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设计〗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风流人物事迹报告会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材料〗请根据下列材料,说说是什么力量促使襄阳英雄辈出?

【材料一】2012年6月18号,两名保安李成耘、肖斌,奋力搏斗勇擒歹徒,成功追回被抢价值35万多元的黄金饰品. 7月6号,襄阳好男儿李江在十堰市追赶窃贼过程中身中3刀仍毫无畏惧,将行凶窃贼彭某抓获。7月9号,一劫匪持仿真手枪抢劫县城关镇一金店,3位市民挺身而出合力擒住劫匪,警方赶到后,英雄悄然离去. 7月15号,少年周浩然为救两名落水同学勇敢跳入中,用身体将同学推向岸边,自己却永远地离开. 7月18号,为救落入化粪池内的同事,环卫工人陈某不幸身亡。

【材料二】据市综治办统计,今年市内外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襄阳人就有19人。见义勇为不仅为襄阳人所崇尚,还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发散出巨大的正能量。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文化学者陈新剑表示,这源自襄阳人自古崇文尚义。这是襄阳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传统美德。它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地域性的诸多精神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风采〗我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展示我市市民风采,正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你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现很多在自己平凡岗位上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周五时,李明想着第二天要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所以上课走神了,王老师发现后,提醒说:“李明,你可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呀,”假如你是李明,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

(4)《陈涉世家》中__________用来激励人们不向命运屈服,相信奋斗改变命运。

(5)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境相似。辛弃疾身遭贬谪,志在杀敌,在《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