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陈涉世家》与《楚人养狙》,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

阅读下面《陈涉世家》与《楚人养狙》,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患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④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⑤,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í)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ū),猴类。 ②部分:安排。③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④相与:一起。⑤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á),关兽的木笼。

1.解释加横线词语意思。

楚人______        使老狙率以山中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D. 狙公/卒馁/而死

3.翻译句子。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振臂一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

 

1.爱戴 到,(去往) 2.D 3.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装称作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的百姓反秦,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4.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5.不屈服于被奴役的命运,具有反抗精神,卓越领导才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甲】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乙】选自《诚意伯文集》 作者:刘基 年代:明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怜”是“爱戴”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应断句为:狙公/卒馁而死。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唱”通“倡”,首发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仔细阅读两篇文章,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陈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乙文中借“狙公卒馁而死”,作者讽刺了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这些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再准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再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陈胜和小猴子都具有不屈服于被奴役的命运的决心,具有反抗精神、卓越领导才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所以最后取得了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的题目。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下阕重在______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以“话说襄阳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对联〗闻听三国故事,起点在襄阳,想当年,刘玄德猥自枉屈,三顾茅庐,求得卧龙先生出山辅佐。诸葛亮六出祁山,安邦定国鞠躬尽瘁。依据这些史实,老师拟写了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刘玄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设计〗为了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风流人物事迹报告会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材料〗请根据下列材料,说说是什么力量促使襄阳英雄辈出?

【材料一】2012年6月18号,两名保安李成耘、肖斌,奋力搏斗勇擒歹徒,成功追回被抢价值35万多元的黄金饰品. 7月6号,襄阳好男儿李江在十堰市追赶窃贼过程中身中3刀仍毫无畏惧,将行凶窃贼彭某抓获。7月9号,一劫匪持仿真手枪抢劫县城关镇一金店,3位市民挺身而出合力擒住劫匪,警方赶到后,英雄悄然离去. 7月15号,少年周浩然为救两名落水同学勇敢跳入中,用身体将同学推向岸边,自己却永远地离开. 7月18号,为救落入化粪池内的同事,环卫工人陈某不幸身亡。

【材料二】据市综治办统计,今年市内外涌现出见义勇为的襄阳人就有19人。见义勇为不仅为襄阳人所崇尚,还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发散出巨大的正能量。襄阳市社科联副主席、文化学者陈新剑表示,这源自襄阳人自古崇文尚义。这是襄阳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传统美德。它继承、发扬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地域性的诸多精神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示风采〗我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展示我市市民风采,正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你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一定发现很多在自己平凡岗位上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写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周五时,李明想着第二天要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所以上课走神了,王老师发现后,提醒说:“李明,你可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呀,”假如你是李明,你会怎么说?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

(4)《陈涉世家》中__________用来激励人们不向命运屈服,相信奋斗改变命运。

(5)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境相似。辛弃疾身遭贬谪,志在杀敌,在《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阅读名著,陶冶情操。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该小说描写北宋末年以________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其中一节故事,鲁达仗义赠银,解救金氏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仇家,_________________事后弃职逃亡,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