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增江画廊景美如画,游人如...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增江画廊景美如画,游人如织,其绿道两旁各色紫荆花开正茂,       

② 我们与长辈在许多方面是        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排斥长辈的借口。

③ 东门桥重建工程自去年11月动工以来,各项建设快速推进,绝不       

④ 课堂元神出窍,如今才从仙界回返,“学霸”只能        地聆听考试成绩。

A. 美不胜收      截然不同       藕断丝连       如坐针毡

B. 美不胜收      迥乎不同       拖泥带水       如坐针毡

C. 琳琅满目      截然不同       藕断丝连       芒刺在背

D. 琳琅满目      迥乎不同       拖泥带水       芒刺在背

 

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意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芒刺在背”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根据成语意思的区别判断填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分歧     人声顶沸      锦障      根深蒂固

B. 取诀     大庭广众      真谛      语无轮次

C. 诀别     穷困潦倒      陨落      锋芒毕露

D. 诘责     吹毛求疵      连漪      诗才放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逗tiǎo    水tiāo      骨hái       心魂惊hài

B. hè      掺huò       哑 ān        然失色 àn

C. wànɡ    延màn       瓦nì        闪闪烁shuò

D. ké      果qiào      褓qiǎnɡ     聒不舍qiǎnɡ

 

查看答案

友善地对待他人,友善对待自然,友善地对待社会,一切就会变得亲近而和谐。

请以“友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⒅“谁?”

  ⒆“骆驼呀!”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 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 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D. 第⒂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4.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5.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6.“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偏见和不平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位美国汉学家翻译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找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认为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恐怕不卖钱,建议将书名改为《上海小姐》,可以考虑出版。这显然是一种不平等!要是换一个同样优秀的英语作家,出版社就不会轻易要求把他作把品的名字改掉。

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如何做到相互平等地凝视与对话,并且保持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③一味的迎合偏见,只能扩大偏见,我们应当鲜明地说出我们的观点。在一次中美文学论坛上,一位知名的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语气不无轻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1.对“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的原因,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得少。

B. 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

C. 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D. 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西方学者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

2.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文意,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