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梅桑榆《宽容与智慧》,完成下列小题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

(三)阅读梅桑榆《宽容与智慧》,完成下列小题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1.下列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

B. 清朝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礼让邻居,把院墙后移三尺。两家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C. 大钢琴家李斯特,原谅假冒他的学生之名的姑娘,并收她为徒弟。

D.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有力地证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说法。

B. 第④段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

C. 本文材料列举视角独特,“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D. 尾段乃结论,重申中心论点。文章的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

3.琳琳和小文竞选学生会主席,小文在背后捣鬼说琳琳的短处。琳琳一笑了之,最后获得职位。请你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

 

1.D 2.A 3.琳琳因智慧、识见而变得宽容,最终赢得职位。所以要多读书、多经历,以长智慧、长见识,做一个宽容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不能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这一观点。韩信的讲诚信,不能证明本文的观点。 2.试题分析:A项错。韩信得势后不杀羞辱他的屠夫之子,从“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的角度,证明“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 3.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此题要谈一下“琳琳”和“小文”的处事方法态度,再结合本文的观点谈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上之(     )            (2)何为异(     )

(3)亿叹服公之识度(     )  (4)将吏亦心之(     )

2.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 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 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 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查看答案

(一)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之/未能远

B. 小大狱/公将鼓

C. 又何间/惧有伏

D. 曹刿见/战则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查看答案

某中学某班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活动中,对金钱的作用讨论非常之热烈,下面是讨论后所写的金钱的作用和局限的句子,请仿照画线句子的特点再续写两个分句。

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可以买房屋,但不能买家庭;

能买药物,但不能买健康;能            ,但            ;能                     ,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 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C. 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羊年春节,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红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B. 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C. 在里氏8.1级的强震中,尼泊尔许多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出现了受损和坍塌。

D. 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