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

请以“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字左右。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暖 天边,夕霞绮丽,阳光残余的暖充斥着浅浅金黄,洒遍初冬的天。 那次相逢,注定是阳光般的,不经意间,便在心中一隅播撒温暖。 “老板,来两个甜烧饼.”我淡淡吐出几个字,却看见那接过我手上钱的,是一双布满面粉的手。 抬头,才发现他的脸上,是憨厚的笑。奇怪,心中像被阳光照过般温暖。 “小姑娘,进来玩会儿!是个极温柔的女声,像极了我的母亲。 大概是老板娘吧,我怯怯地往里走。这才发觉小店的古朴,老式的木桌木椅,灰色的水泥墙壁,像极了那对夫妇,脱不了淳朴的底子。 妇人倒是一面麻利地揉面,一面和我交谈.细弱的身子,在庞大的木板桌前忙碌.揉搓,翻折,刷油,捶打。汗珠从额角沁出,滚落。 “上几年级了?” “初三。” “那不是明年上半学期就中考啦,可要好好努力呢!” 她转头,投以我大大的笑,在夕阳映照下,在小而狭窄的屋中,竟如阳光般明亮。 “我家丫头也上初三了呢!”她轻叹,“总是心疼她太苦。唉,你母亲也很心疼你吧.可怜天下父母心。” 心中柔软的一角被触动。 是呢,我的母亲,也一样心疼我。晚上她总伴我到深夜,给我削好水果,为我端茶送水…可我,却是如此任性,只沉浸在题目之中,忘却了这份最平凡最质朴的爱。我忽略了美好,忽略了温暖,我始终认为我活在黑暗与寒冷之中。 感谢与小店夫妇的相逢.他们身上的那种为生活而拼搏,为陌路人的小小关怀,甚至是他们对儿女的疼爱,都使我被乌云遮蔽的心重见光明。 那份最简单最质朴的暖,如同阳光,在给予我温暖的同时,也照亮了被我忽视的美好感受。是他们给了我一份温暖。 轻轻咬下手中的烧饼,面皮的酥脆混合着甜香,在咽下去的同时,也吞下了一抹阳光。 一次相逢一份暖.那日相逢,那对夫妇,那句鼓励,那段记忆,恰似那日在店外撞见的温暖夕阳,在寒冷的天空弥撒一份简单质朴的暖。 每当寒风乍起,想起那段相逢,便觉得心中满是不变的阳光。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本题可以写一件表现温暖的小事,注意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①他是一个天才的好木匠。

②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③有时,他会对着一棵树说:“你呀,可以打成一个衣柜、一张桌子……”甚至,他还能比划出这柜这桌台面和腿脚的尺寸。一年后,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找他来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却笃悠悠地道:“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④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木匠,而且手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备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更是活灵活现,他给出嫁的姑娘打家具,从他手底下出来的蝴蝶、鲤鱼,让那些女孩子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最让人惊叹的是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个树节说不定就成了蝴蝶翅翼上的花纹,一道裂纹则被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

⑤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慢慢踱步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⑥我在老家的时候,常常满怀着崇拜看他做木工活儿。他的斧子快速起落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自由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移,化腐朽为神奇……

⑦但是,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⑧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坚决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一律眼睛不抬地回答说:“没空儿。”

⑨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⑩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勺,粪勺的柄坏了。刚好木匠从门前过,于是我马上叫住了他,递上一支烟问:“你忙不忙?”他摇头说不忙。我立马请求:“要不,帮我安个粪勺柄吧?”他半点都不犹豫地回绝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随即,把还没来得及点的烟塞回我手里,走了。

我有些生气。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勺柄,边叨叨着:“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木匠也得做这些活。他转了几家工地,非认死理,觉得木匠坚决不能干铁匠的活。推了那些挣钱的活,非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对木匠的记忆也渐渐淡了。

某天,在办公室干完七零八碎的事情,那些声音依然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你看着写。

——我们杂志才办,要不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要不要搞搞文学创作啊,网络上狗血的故事多得很啊!

我拒接了所有的邀约和请求,也许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但我觉得我要对得起自己的文字。那一刹那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木匠,甚至理解了他当年不肯为我安粪勺柄的举动。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啊!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了老家,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顿时觉得心里有些空,心想:他终究也熬不过去啊!

隔天正好碰见他,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递给他一支烟,问:“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

我一下子释然了,看着他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轻轻一笑,说:“别的不想做。”

1.文中能表现“他是个天才的好木匠”的内容有:(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能表现他是“懒木匠”的内容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

4.说说第⑭⑮段中关于“我”的内容的叙写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些功能和功效?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何_______________           (2)善盗乎___________

(3)赵伐燕____________            (4)蚌出曝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而”与例句“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拔山倒数而来

C. 而置之其坐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查看答案

阅读《征人怨》,然后答题。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②金河:即黑河。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③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④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

1.诗题为“征人怨”,你从诗歌的内容中体会出征人哪些“怨”?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空。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⑥王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