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①他是一个天才的好木匠。 ②很小的时候...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①他是一个天才的好木匠。

②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③有时,他会对着一棵树说:“你呀,可以打成一个衣柜、一张桌子……”甚至,他还能比划出这柜这桌台面和腿脚的尺寸。一年后,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找他来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却笃悠悠地道:“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④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木匠,而且手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备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更是活灵活现,他给出嫁的姑娘打家具,从他手底下出来的蝴蝶、鲤鱼,让那些女孩子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最让人惊叹的是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个树节说不定就成了蝴蝶翅翼上的花纹,一道裂纹则被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

⑤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慢慢踱步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⑥我在老家的时候,常常满怀着崇拜看他做木工活儿。他的斧子快速起落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自由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移,化腐朽为神奇……

⑦但是,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⑧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坚决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一律眼睛不抬地回答说:“没空儿。”

⑨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⑩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勺,粪勺的柄坏了。刚好木匠从门前过,于是我马上叫住了他,递上一支烟问:“你忙不忙?”他摇头说不忙。我立马请求:“要不,帮我安个粪勺柄吧?”他半点都不犹豫地回绝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随即,把还没来得及点的烟塞回我手里,走了。

我有些生气。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勺柄,边叨叨着:“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木匠也得做这些活。他转了几家工地,非认死理,觉得木匠坚决不能干铁匠的活。推了那些挣钱的活,非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对木匠的记忆也渐渐淡了。

某天,在办公室干完七零八碎的事情,那些声音依然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你看着写。

——我们杂志才办,要不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要不要搞搞文学创作啊,网络上狗血的故事多得很啊!

我拒接了所有的邀约和请求,也许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但我觉得我要对得起自己的文字。那一刹那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木匠,甚至理解了他当年不肯为我安粪勺柄的举动。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啊!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了老家,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顿时觉得心里有些空,心想:他终究也熬不过去啊!

隔天正好碰见他,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递给他一支烟,问:“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

我一下子释然了,看着他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轻轻一笑,说:“别的不想做。”

1.文中能表现“他是个天才的好木匠”的内容有:(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能表现他是“懒木匠”的内容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木匠“他”的形象特征。

4.说说第⑭⑮段中关于“我”的内容的叙写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1.很小的时候就用凿子做出了精致的大碗能估计出一棵树可以打多少家具,且能说出尺寸。不接小活,拒绝帮我安上粪勺柄坚决不做铁匠的活儿,推了很多挣钱的事。 2.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他做木工活儿时的情形,表现了他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表达了我的赞叹之情 3.①技艺高超。其木工手艺有着独到、非同寻常的眼光、灵感和技巧。 ②不惧世俗。自信而不随波逐流。③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 4.⑴结构上,这一部分内容为下文对木匠认识转变作铺垫(“我”从自己对待文字的态度想到了木匠,进而理解了木匠的行为);⑵内容上,诠释了木匠“孤独”的含义,对木匠坚守自己的追求感到认可和理解。 “我”的行为和木匠相互补充,从而点明主旨,人不能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人生尊严,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而不迷失个人本性。 “我”的思想转变也折射出现代人在迷惘中寻求自我的心路历程。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本题注意写出具体的几个事件。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结合原文内容,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划线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他做木工活儿时的情形,表现了他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表达了我的赞叹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主要的句子“是木匠里的天才”“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可以概括为:技艺高超,不惧世俗,有坚定的人生追求。 点睛: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注意语言要简练。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注意结合原文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些功能和功效?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何_______________           (2)善盗乎___________

(3)赵伐燕____________            (4)蚌出曝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而”与例句“渔者见之而并禽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    B. 拔山倒数而来

C. 而置之其坐    D.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查看答案

阅读《征人怨》,然后答题。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②金河:即黑河。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③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④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

1.诗题为“征人怨”,你从诗歌的内容中体会出征人哪些“怨”?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空。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 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

⑥王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美不胜收。湖面上微波荡yàng,轻拍堤岸;长堤旁繁花似锦,xīn香扑鼻。她的美,蜿蜒曲折,古朴多姿,自然灵动,yùn味十足。五亭桥、万花园、小金山、白塔等景致点缀其间,让人目不xiá接,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