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素颜如雪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说明:本题4分。)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说明:本题4分。) 3.“好文字”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说明:本题4分。) 4.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净、纯粹的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说明:本题4分。) 5.表达作者对“素颜”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本题4分。) 6.示例一:一个女同学,扎着马尾辫,穿着干净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既是“素颜如雪”。 示例二:一束绽放的芦苇,插在青花瓷的酒瓶,微风中摇曳,素净淡然,既是“素颜如雪”。(说明:本题2分。) 【解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与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丘舍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尊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你怎样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为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箏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语脉贯通,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2)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3)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图画,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A)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B)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C)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D)指导!”

A. 献丑    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