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 风 老 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 风

老 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来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儿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秋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有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秀美,却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带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有改动)

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

3.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半部分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4.作者在第段中说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为第段画横线处补写语句。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认真阅读第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1.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 舒适和安全 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美 3.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4.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5.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济南和青岛的相同点可以从第一段“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一句中提取;不同点可以从“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句子中提取。 点睛:对于记叙文中提取材料信息的题型,解答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2.本题考查学生对衬托手法的理解能力。衬托手法的作用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由全文可以知道,作者写“春风”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春风给两地人带来的不便,因此写春风前先写两地秋天的美丽,为表现春风起到反衬作用,更加突出春风的令人不快。 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回答此题要符合文意,且抓住春风温柔、舒适、可人的特点,想象合理、语言形象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思想情感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内容,结合第4段进行分析,从“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一句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既痛苦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他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4.文中”“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5.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照应了前面____________一词

6.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7.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就是是什么意思?秀气二字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中的换成覆盖好不好?谈谈理由。

 

查看答案

本文开头用了三组对比,即通过和北平的________,伦敦的________,热带地区的________对比,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迹”“怪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美景。

B. 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