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上海中考)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

(上海中考)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 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龄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示例(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示例(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情感 4.(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5.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努力结合主旨挖掘深层含义。第③段画线句子是对夏夜景物的描写,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第一段可以了解到,我小时候得了一场生病,影响到智力的发育,直到一岁半还不会说话,但这一次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父亲读出的诗句意思,他自然是欣喜若狂。 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题可以按照孩提时,上学前,上学后几个阶段分别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父亲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父亲吟诵的诗句内容来看,他是一个爱家爱国的知识分子;从父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来看,他爱孩子,懂得合理正确教育方法。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指的是爸爸影响了“我”一生,表达了对爸爸的谢意和怀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南陶公柳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在他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

(选文有改动)

1.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2.“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3.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沉竞跃  ______________

(2)  月色入  __________

(3)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盖/竹柏影也    D. 念/无与为乐者

4.面对美景,两篇文章的作者各发出怎样的感慨?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1)请从两则相关材料提取主要信息(每则材料限12以内)。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理解】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心声】材料四 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3)请根据材料四,为中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树树皆秋色,_____。(王绩《野望》)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

(4)云漂浮不定,幻化成形,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用“____”描述云生海市蜃楼之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________”,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