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丑石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丑石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②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做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③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④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⑤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⑥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⑦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⑧“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⑨“真的,是太丑了”。 

    ⑩“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⑪ “以丑为美?” 

    ⑫“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⑬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⑭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为何说它是“丑石”?

2.请你鉴赏第③段的划线句子。

3.如何理解第⑥段划线词语“小心翼翼”?

4.段说“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为什么脸红?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典型特点?请你说说运用这种写法的作用。

 

1.因为它相貌丑陋;没有多大用处;妨碍生活。 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丑石和汉白玉和大理石进行对比,突出了丑石没有多大用处的特点,突显其“丑”。 3.“小心翼翼”形容那“好些人”动作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突出对丑石的珍视及丑石的重要价值。 4.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5.欲扬先抑或者象征。(任选一个即可) 欲扬先抑作用:极言“丑石”的“不能再丑的丑 ”,以及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到来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象征作用: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艺术魅力。(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可以从模样、颜色、质地、作用几个方面来筛选主要信息,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将丑石和汉白玉和大理石进行对比,突出了丑石没有多大用处的特点,突显其“丑”。 3.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本题的“小心翼翼”形容那“好些人”动作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进而突出表现了对丑石的珍视,表明丑石有着重要的价值。 4.试题分析:考查信息筛选与理解能力。一般都能从文章中找到解答试题的语句。文章最后的语句“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可以解答此题。奶奶脸红是“误解”,我的脸红是“感受到丑石的伟大”。 5.试题分析:考查文章所用兵表现手法。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或“象征(托物言志)”的写法。象征手法: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本题开头极言“丑石”的“不能再丑”,以及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到来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强烈地抒发对“丑石”的赞美之情。 点睛:常见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对比、烘托(衬托)、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讽刺、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即象征)、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格式:本文采用了……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

(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爱赏;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佁然不动                    其境过清      

流数十步                   不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                                              

乙: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1)                                ,略无慕艳意。

(2)山河破碎风飘絮,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绘初春特有的田野风光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共5分)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3)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

 

查看答案

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 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其中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生活了(   )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