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D. 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该删去“通过”或“使”;C项应该删去“是否”;D项搭配不当,应该把“增强”改为“提高”。故选B。 点睛:判断病句的方法有:紧缩法,注意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并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类比法,语感审读法,即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鞠躬           雄跨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 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 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 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跚(pán)   怍(kuì)      吊(yàn)    竹难书(qìnɡ)

B. (xún)    两(xī)       老(yù )    风雪途(zài)

C. (miù)    歪(zè)       阻(yè)     毛骨然(sǒnɡ)

D. 尬(ɡān)    潮(xī)       俗(chānɡ)  在难逃(ji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煌喝彩,一次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雪夜》

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   

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

3.赏析下面语句。

(1)下面的画线句表现了矮婶怎样的心理?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呼呼的北风已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写到我梦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